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读史有学问 > 第一编 认识帝王之术的学问

第一编 认识帝王之术的学问(2/2)

我爸爸就是你爸爸,你爸爸就是我爸爸,你若把你爸爸煮了来吃,请把肉汤分一杯给我喝(分我一杯羹)。”项羽见这一招治不住刘邦,最后只得把刘邦的父亲放了。

    刘邦最后统一天下,建立了汉朝,在一次群臣毕集的庆功会上,刘邦居然当着群臣的面觍着脸向父亲问道:“爸爸您看,我和哥哥相比,谁的产业更多呢?”刘邦的父亲见他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气得哼了一声,转身走入殿内。

    刘邦就是这样一个流氓无赖,不过,刘邦却有一个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善于团结将领,善于隐忍,善于使用人才。

    在汉朝开国不久,刘邦和韩信等群臣曾经议论过各位将领的才能。刘邦问韩信说:“你看我能不能统率百万大军呢?”韩信说:“不能。”刘邦又问:“那能否统率十万大军呢?”韩信说:“不能。”刘邦生气地问道:“依你说,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能带一万就不错了!”刘邦反问道:“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毫不韩信

    客气地回答说:“至于我嘛,带得越多越好(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刘邦既不解又气愤地问:“那为什么我做皇帝,你只能做将军呢?”韩信又回答说:“陛下虽不善将兵,却善将臣。”

    的确,若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刘邦不如张良;若论输粮草、保供给,治国安民,刘邦又不如萧何;若论亲临前线,挥兵杀敌,刘邦又不如韩信。但刘邦的长处就是能把这些人聚拢起来,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能力和长处,为自己服务。

    刘邦的开国功臣之一萧何,就是刘邦当泗水亭长时的相识。亭长负责处理乡里较小的诉讼案件,遇有大事,便向县里详细汇报,因此与县中官吏十分熟悉。萧何是沛县功曹,与刘邦同乡,又十分熟悉法律,刘邦对他就格外尊重和信服,因此,刘邦每有什么处理不当的事,萧何就从旁指点,也代为掩饰通融,两人的关系就越来越密切。刘邦斩蛇起义以后,萧何一直跟随,刘邦差不多对他言听计从,楚、汉相争乃至汉朝开国的大政方针,几乎无不出于萧何之手,萧何可谓劳苦功高。当然,刘邦对萧何也不是毫无防备之心,但他能较好地处理。在楚、汉相争之时,刘邦离开汉中来到关东与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萧何留在汉中,替刘邦镇守根本之地,并兼供给粮草兵丁。萧何很善于治理国家,不久就“汉中大定”,百姓皆乐意为萧何奔走,萧何对刘邦的粮草供应也很充足及时。但如此下去,刘邦深恐人心归萧,于己不利,他就托人捎信,探问萧何,称赞他把汉中治理得很好。萧何十分警惕,萧何为了免除嫌疑,他把自己的子弟亲属凡能参军者全部送到刘邦的军前,说是要为汉王平定天下而效力。

    刘邦一见,果然十分放心,因为汉中既无萧何的族党,萧何也就不会生出二心。从此,君臣之间再无嫌隙。

    刘邦的重要军事谋臣张良出身韩国贵族世家,曾经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失败后潜逃各地,后拉起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立帜反秦,不久碰到了刘邦的起义队伍,成为刘邦军队的一名战士。但不久张良会见了势力雄厚的项梁,说服了项梁再立韩国,而他本人也就做了韩国的司徒。后来,秦军扑灭了韩国,张良无奈,只得再次投靠刘邦,刘邦并不因为张良曾经离开自己而忌恨他,而是诚心相待,赢得了张良的高度信任,张良从此为刘邦开辟汉朝天下谋划军事策略。

    在鸿门宴上,张良见机行事,全力掩护刘邦逃走;在彭城战役失败后,张良提出合韩信、彭越、英布三股力量共击项羽的正确策略;在韩信提出做齐王的危机关头,张良说服了刘邦,稳住了韩信;在楚、汉签订合约之后,张良提出穷追猛打的建议,终于彻底消灭了项羽。

    纵观张良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每个紧要的关头,张良总是能站出来,提出较为正确的意见。如果没有张良,刘邦最后的军事胜利,确实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刘邦得到了张良这样一个人才,毫不夸张地说,比得到了数十万大军还要重要。

    至于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是妇孺皆知的。韩信虽然出身寒微,久不得志,但时刻注意天下大势,胸有韬略。韩信先投奔项羽,断定刚愎自用的项羽不能终成大事,便毅然离项投刘,但刘邦并未把他当作“奇才”,而只安排他做接待宾客的职司,不久因同事犯律受到连累,被定为死罪。当斩到他头上时,他高喊:“汉王不是想得天下吗?为何要斩壮士!”监斩官夏侯婴“奇其言,壮其貌”,韩信方免为刀下之鬼,并经夏侯婴推荐,升为治栗都尉。后偶与萧何结识,共论天下形势,深为萧何赞佩。萧何许诺向刘邦推荐,韩信久不见动静,就私下逃走了。

    当时军士逃走很多,均是想东返家乡。萧何也两日不见,刘邦十分惊讶,怀疑连萧何也逃走了。等见了萧何,才知是为了追赶韩信。刘邦诧异道:“军中将领走掉了几十个,为什么单追韩信呢?”萧何回答说:“那些将军想得到并不难,至于韩信,则是国士无双。大王如只欲做汉中之王,大可不用此人;若是想夺天下,恐怕除他之外再也找不到与您共论大事的人了!”

    韩信在淮阴少年相欺凌

    屈体若无骨壮心有所凭

    一遭龙颜君啸咤从此兴

    千金答漂母万古共嗟称

    而我竟何为寒苦坐相仍

    长风入短袂两手如怀冰

    故友不相恤新交宁见矜

    摧残槛中虎羁绁鞲上鹰

    何时腾风云搏击申所能

    唐/李白/赠新平少年

    刘邦听从了萧何的推荐,筑拜将台,沐浴斋戒,拜韩信为大将,使得“一军皆惊”。韩信果然不出萧何所料,屡建奇功。他还定三秦,奇袭破魏,巧计灭赵,迫服燕国,平定齐地,直至垓下灭楚。只因有了韩信这个前敌大将,刘邦才得以打败项羽。

    刘邦虽然无赖,倒也明白道理,听人劝说。攻克咸阳后,刘邦进入秦朝的宫殿,他见到巍峨的宫殿,珍奇的摆设,成群的美女,就再也不想出来了。将领樊哙突然闯进去吼道:“您是想做个富家翁呢?还是想据有天下呢?”刘邦仍是呆呆地坐着,没有反应,樊哙又厉声斥责说:“您一入秦宫,难道就被迷倒了不成!秦宫如此奢丽,正是败亡的根本,还是请您还军霸上,不要滞留宫中!”这位从不知富贵为何物的大王也许真的被迷倒了,竟然央求樊哙说:“我觉得困倦,你就让我在这里歇一宿吧!”

    樊哙想再行劝说,又怕太过分了,赶忙出来找到张良,把刘邦入迷的情形告诉了他,张良十分明白。他来到秦宫,找到刘邦,慢慢地对他说:“秦朝荒淫无道,您今天才能坐在这里,您为天下铲除残暴,应当革除秦朝的弊政,重新开始。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

    玉门关伤心秦汉

    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元/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现在才刚刚进入秦都咸阳,便想留在宫里享乐,恐怕秦朝昨天灭亡,您明天就要灭亡了!您何苦为了一时的安逸而功败垂成呢?古人有言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您还是听我的话吧!”

    刘邦听到张良软硬兼施的话,觉得如不出来,实在太不像话,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秦宫。在张良等人的催促下,他又与秦地父老约法三章:杀人处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余秦朝苛法,一律除去。刘邦从此获得了百姓的拥戴。

    毫无疑问,刘邦的品德、思想境界是不足道的,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偏偏能成就汉朝大业,这是为什么?如果拿他的对手项羽和他相比,就可形成鲜明的对照。

    在秦始皇东游时,刘邦和项羽都见到了秦始皇的车马仪仗,那种威武雄壮的气势确实令人震惊。项羽看到这些,豪兴大发,高喊“彼当取而代之!”豪放直爽的气派跃然而出;但刘邦发出的叹息则是“大丈夫当如是”,其艳羡阴妒之情也溢于言表。在后来的战争中,项羽勇猛善战,无人能敌,性格也直爽阔豪,塑造了西楚霸王这一令人敬畏的形象。但项羽却又多是妇人之仁,能为士兵吸疮疗毒,却不能任用贤士,把刻好的官印玩没了棱角还舍不得封官授印,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不败而何?刘邦却正相反,虽不善带兵打仗,更不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麾下却云集了一帮能人贤士,终致胜利。

    如此看来,“德”未必能时时处处保佑人,“术”有时也是致胜的关键。

    古人云:“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恐怕也不尽然。拿项羽和刘邦的楚、汉相争为例,英雄豪杰败亡而流氓无赖起家,对这样的历史,我们能说什么呢?只有以沉默来表示惶惑与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