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中国式王朝 > ◎12法则在大隋

◎12法则在大隋(2/2)

活的暴政。作为帝王,过于看重自己的功业,而忽略了其统治下的生存状态,这是有才无德者成为暴君的一条途径。在这种情况下,越是主观上想成为圣君的人,越是具备大英雄资质的人,就越能搅动天下,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隋炀帝就是这样一种帝王,想干好事、干大事,乘圣王之业,但干好事的心太大,结果走向了反面,成了亡国之君。

    ◆隋帝国抵抗外族入侵的能力——防御薄弱指数4′

    隋朝一代,可称得上入侵者的只有突厥族。隋朝对之防御算是有效。

    隋初,天下初定,不易动武。隋文帝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突厥汗国开国后不久,爆发内斗。隋文帝杨坚对突厥采取和亲政策,但他的目的不是和解而是分化。杨坚把安义公主嫁给小可汗之一的突利可汗,突利可汗遂偏向中国。599年,当大可汗都蓝可汗准备攻击中国大同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时,突利可汗向中国报信告警。都蓝大可汗大怒,跟另一小可汗达头可汗,联合攻击突利可汗,突利可汗部众溃散,投奔隋朝。杨坚改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安义公主去世,杨坚再把义城公主嫁给他,又在朔方地区(河套)筑大利城(内蒙古和林格尔),划出河套地区三万平方公里,安置启民可汗陆续来归的部众。另派边防军驻屯黄河北岸,防御都蓝大可汗和达头小可汗的攻击。隋炀帝时,多次到启民可汗牙帐巡视,突厥始终归附隋朝。

    ◆隋帝国抗击天灾**的能力——物资储备不足指数8′

    经过隋末天灾**,唐朝立国二十年后,隋朝在各地的库储尚未完全用尽,可以想见其数量的骇人之巨。不过,正如王夫之一针见血的指言:“隋文帝之俭,非俭也,吝也,不共其德而徒厚其财也。富有四海,求盈不厌,侈其多藏,重毒天下,为恶之大而已矣”,并深刻指出“义仓”是“有名美而非政之善者”,并非真正“爱养天下”。比如,开皇十四年大旱,当时仓廪丰盈,“乃不放赈,令民逐粮”。而隋炀帝更不消说,只知道放任自己奢华极欲,而一任天下饥民饿殍遍野。纵观隋朝,国家储备并没有使人民得到好处,文帝用它满足了囤积嗜好,炀帝用它穷奢极欲。

    ◆隋帝国对宫廷后闱的控制能力——宫廷不稳定指数9′

    史学家张鸣说:“皇帝怕老婆,以隋唐为最。”原因在于独孤皇后和武则天这两位“母仪天下”的顶级河东狮吼。独孤皇后的奇妒和武则天的**有一拼。

    正文前文揭示,独孤皇后积极干政,在这一方面,并无大的过失,王朝政治没有因此浑浊,也没有酿成外戚弄权的大祸。另一方面,独孤皇后不遗余力地干预皇帝丈夫和太子们的私生活,不允许他们亲近别的妃嫔,从而酿成大祸。杨坚晚年最大的失误废嫡立储,杨广弑父夺位都与独孤皇后的干预直接相关。

    ◆隋帝国振衰起废的变革能力——应变力匮乏指数8′

    隋朝统治虽然短暂,却得益于改革。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经济上的改革最富成效。从开皇元年开始,隋文帝、隋炀帝曾经三次继续推行均田制度。这种制度多少也可使无地农民得到一些土地,地主兼并土地的**稍稍受到一些限制,从而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社会经济有所发展。隋文帝相对的轻徭薄赋政策,也顺应分久必合、民心思定的局势。南北朝时,豪强地主把大量的朝廷编户变为依附佃客,还有一些农民为了逃避赋役的负担,诈老诈小,使户籍与实际情况不符。隋文帝下令,“大索貌阅”。就是朝廷按照户籍上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查出有谎报年龄者,基层官吏保长、里正都要流徙远方,并鼓励民户互相检举。结果,朝廷的户籍当年就增加了四十四万三千丁,一百六十四万余口。

    隋文帝的改革使隋朝很快富强起来。但是,诚如一切改革的历史宿命,初衷是美好的,效果却是短暂的。隋炀帝的政治张狂很快毁掉了这一成就。

    ◆隋帝国对地方的控制能力——中央权力分散指数10′

    隋朝统治的短暂,使得其对地方的控制并不牢固。炀帝的不得人心,也使地方产生谋逆之心。隋朝末期,形成军阀割据地方的局面。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一些隋官趁统治力量削弱的机会,起兵割据,称帝称王。

    隋炀帝侵高丽,以涿郡为后方,积储大量的器械资财,屯兵数万,守卫郡城。各路豪帅常来攻夺,都被罗艺击败。罗艺有了声望,616年,贬黜隋留守官,据有涿郡及附近诸郡,自称幽州总管,成为威振燕地的大势力。

    617年,朔方郡(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东南)守将梁师都杀隋官,自称大丞相。勾结突厥,夺得雕阴(陕西绥德县)等郡,自称梁帝,受突厥封,称大度毗伽可汗。

    马邑郡(山西朔县)军官刘武周杀隋官,勾结突厥,据郡自称太守。刘武周击败隋兵,夺得汾阳宫,受突厥封,称定杨可汗,又自称皇帝。

    军士郭子和被流放到榆林郡(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郭子和袭杀隋官,自称永乐王。勾结突厥,受封为屋利设。

    金城郡(甘肃兰州市)军官薛举逐隋官,据陇西全境,自称秦帝,成为西北地区的一个大势力。

    武威郡(甘肃武威县)军官李轨逐隋官,据有河西五郡地,自称河西大凉王。

    巴陵郡(湖南岳阳县)军官董景珍等推梁后裔萧铣为主。萧铣据巴陵郡,自称梁王。618年,称梁帝,都江陵,梁地扩大到岭南,有兵四十余万,成为一个大势力。

    自梁师都至萧铣,都在617年起兵割据,创立唐朝的李渊,也在这一年起兵夺得长安,隋朝势力只剩下江都、洛阳两个据点,隋官就在据点里发生变乱,使隋朝完全覆没。

    ◆隋帝国处理多民族融合的能力——民族不和谐指数7′

    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隋朝很有一套,但各民族并没有达致真正融合的效果。对契丹、靺鞨等胡族施行“怀抚”政策,不听话的就先打后抚;大败吐谷浑军队后,又送宗女与之和亲;慰抚“流求”(即现在的台湾),派船舰、军人到当地“视察”;经营西域,削弱突厥在当地的影响,发展贸易;派人出巡南海以及海东的百济、新罗、倭等国,宣示“皇威”,询访风俗等等。

    结论:大隋末年的衰败指数=武装失控指数7′+吏治**指数8′+税赋沉重指数9′+舆论钳制指数8′+人民痛苦指数10′+帝王糊涂指数9′+防御薄弱指数4′+物资储备不足指数8′+宫廷不稳定指数9′+应变力匮乏指数8′+中央权力分散指数10′+民族不和谐指数7′=97分

    (杨坚)(杨广继位)(远征高丽)(隋恭帝)

    581605612618(灭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80′97′120′

    绿灯区黄灯区红灯区

    指数说明:良1-2分;中3-4分;及格5-6分;差7-8分;很差9-10分。分数越高,危险系数越高。最高分合计120分。其中,绿灯区为帝国政权安全区,黄灯区为帝国政权安全警惕区,红灯区为帝国政权安全危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