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裸女 > 第五章 眼睛

第五章 眼睛(1/2)

    很多个世纪以来,女性的眼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据史料记载,眼部化妆品的发明,距今已有六千多年。在古代埃及,就已经有了黑色的化妆品用于涂抹在眼睑上,罗马的讽刺作家马提雅尔在公元一世纪就曾经写下了尖刻的评语,“黑色的眼皮下,你还在向男人暗送秋波,你的黑眼皮应该是早上才从抽屉里‘拿’出来的吧”。眼睑、眼睫毛以及眼睛周围的皮肤,都是女人们重点装扮的目标,在人类社会的每一段文明史上,都有无数的招数去装扮眼睛,所有这些招数在颜色、形状和细节变化上都充分体现出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眼影、眼线、睫毛刷、假睫毛以及各种颜色的隐形眼镜花样翻新,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强化女性的眼睛区域,但在详细介绍这些修饰眼睛的人为手段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眼睛本身该是个什么样子吧。

    眼睛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据估计人体对外部世界的信息获取至少有百分之八十是通过眼睛来实现的,眼睛的意义当真非凡。尽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了很多,也听了很多,然而我们在本质上仍然是视觉动物,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与我们的近亲——猿类和猴子们——并没有太大的分别。所有灵长类动物都是以视觉为主的动物,它们的两只眼睛都安家在了头部的正前方,以便更好地通过视觉感知外部世界。

    人类眼睛的直径大约仅为2.5厘米,但与之相比,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电视摄像机简直就是来自石器时代的破烂玩意儿。位于眼睛后方的感光视网膜包含着一亿三千七百万个细胞,这些感光单元把外界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告诉后者在我们的眼前究竟有些什么。所有这些感光细胞当中,有一亿三千万个细胞是杆状的,用于描述黑白影像,剩余的七百万个则是锥型的,能够辨别彩色影像。在任何时刻,这些感光细胞都能够应付一百五十万条同时存在的信息。由于眼睛太复杂了,以致于它们在人类的生存期内是生长变化最小的身体器官,在初生婴儿与成年人之间的对比上,连脑组织的生长程度都要比眼睛的生长来得大。

    在眼睛的中央是黑色的瞳孔,它起到的是光圈的作用,让外部的光线能够经由它,投射到视网膜上。当光线微弱时,瞳孔会适当放大,而在遭遇强光时,它会相应缩小,以控制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光线的总量。从这个角度上看,眼睛的工作原理就像照相机一样,用一个控制装置来适配不同的环境,但它同时还拥有一个不可控机制:当人类看到非常喜欢的东西时,瞳孔的放大程度会高于正常情况,而当呈现在眼前的东西令人厌恶时,瞳孔很可能会缩得很小。就这两种变化情况,后一种相对容易理解,因为瞳孔过度收缩之后,就能减少投射在视网膜上的光线的总量,从而让眼前令人生厌的东西变得影像模糊。然而当我们看到某些喜欢的东西时,瞳孔异常放大的情形就不那么容易解释了,因为随着瞳孔的过度放大,会有太多的光线投射到视网膜上,从而影像到视觉的精确性,其结果必然是造成影像含混,无法提供清晰的视觉效果。对于恋爱中的青年男女,这倒不失为一件好事情,当他们用放大的瞳孔深情地凝望对方时,看到的不再是清晰的影像,而是自己心仪的对象笼罩在一层模糊而又美丽的光晕里。

    中世纪的意大利妓女曾经巧妙地利用过瞳孔的特性,在接待到访的客人之前,她们会向自己的眼睛里滴几滴颠茄汁,这种液体能够让她们的瞳孔明显放大,从而不仅让她们(即便已经是饱经蹂躏、年老色衰)看起来更加动人,还创造出了她们喜欢看到这位客人的假象。

    在瞳孔的周围是强健的、有颜色的虹膜,这个缩小的圆盘状结构负责调节瞳孔的大小。这项工作是由不随意肌肉控制的,因此我们不能够蓄意、或者说是有意控制瞳孔的尺寸。虹膜能够根据我们看到视觉影像时的情绪,准确地对瞳孔做出放大或者缩小的动作,它是最可信赖的,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瞳孔不会说谎。

    人们之间虹膜颜色的差异非常之大,但这并不是说色素会有很多种变化。蓝眼睛的人们其实并不具备蓝色的眼睛色素,他们只是拥有的色素别其他人少一些,结果就留下了颜色偏蓝的外在印象。如果你的瞳孔周围是一圈深褐色的虹膜,那就意味着在你的虹膜的最外面一层,拥有大量的黑色素;如果这一层的黑色素较少,色素更多地分布在虹膜的深层,那么你的眼睛可能是灰色的,也可能随着色素数量的减少,依次向浅褐色、绿色、灰白色、蓝色转变。紫色的眼睛则是因为虹膜中黑色素的量很少,以致于无法掩盖血液的颜色。

    所以说,人类眼睛的各种明亮的颜色从本质上看都是某种光学假象,它们所反映的正是黑色素在某种程度上的缺失。从阳光强烈的赤道,到日光照射较少的极地,随着纬度的提升,散布在各地的人类其体内的黑色素也在由多变少,越是接近极地,人类的身体就会变得越“苍白”,虹膜里的黑色素也是依照同样的规律在发生变化。如果我们把白种人的婴儿与深色人种的婴儿做比较,就会深切地认识到这种变化:刚出生的白种人的婴儿几乎全都是蓝色眼睛的,而深色皮肤人种的婴儿,他们的眼睛都是黑色的;但此后,随着年龄慢慢变大,在大多数白人子女的虹膜当中,黑色素明显增加,使得他们的眼睛颜色越来越深,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人没能体现这一规律,继续保留着“婴儿般”的蓝色眼睛。

    覆盖着瞳孔和虹膜的,是一层通明的“窗户”——角膜,在角膜的周围,是我们习惯于称做“白眼球”的区域,它的专有名称叫做巩膜。巩膜是人类的眼睛当中没有光学作用的部分,同时也是人类的眼睛最独特的一个特征。我们一部分白眼球是旁观者能够看到的,这很不寻常,大多数动物都拥有着像“按钮”一般的、圆圆的眼睛,低等的灵长类动物的眼睛也是如此这般的,但对于大多数种类的猴子情况就不同了,它们的眼睛在左、右两边都有了“眼角”,因而看起来较为细长,不过从形状上看,猴子们的眼睛还是更接近圆形,而不是椭圆,相比之下猿类就又前进了一大步,它们的眼睛是椭圆形的,与人类的眼睛外形接近。猿类的白眼球依然是不可见的,它们两侧眼角暴露出的虹膜部分呈现出深深的褐色,人类眼睛的相同部分则是白色的,这成为一个非常易于辨认的显著特征,科学家相信这种小小的进化是为了让人类在最初的“社交”生活中,更明确地标注出自己视线的改变,让别人在即使相隔较远的地方也能看得到。

    在眼睛的可见部分周围,是能够分泌油脂的、边缘闪亮的眼睑,眼睑的外沿上分布着弯弯的睫毛。油脂是由一排排非常细小的腺体分泌出来的,它们就隐藏在睫毛的根部后面,是用肉眼能够看到的非常细微的小孔。伴随着平时的眨眼动作,这些油脂能够对角膜起到润滑和清洁的作用,这个过程同时还得到了泪腺的协助,后者位于眼睑上层的下面,能够分泌出泪水,帮助完成对角膜的润滑和清洗。泪水是经由两个很小的排泪管流出来的,它们也是肉眼能够观察到的小孔,分布在眼睑的边缘,比分泌油脂的腺体要稍大一些。排泪管是位于眼睑靠近鼻子的一侧,一个在上眼睑、另一个在下眼睑。当两个排泪管连接起来,就成为一个完整的通道,可以把“用过的”眼泪导入鼻腔,并把它们运出去。一旦眼睛受到外部刺激,或者是我们的情绪出现波动,让泪腺短时间内产生了太多的泪水,不能够被排泪管及时排出,此时我们就只好泪珠滚滚,过剩的泪水将沿着颧骨流下来。这是人类的眼睛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第二个独特之处:我们是陆生生物当中唯一会经常因为情绪问题而哭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