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文化之源 > 水东西的王室二都——东周都城文化遗址

水东西的王室二都——东周都城文化遗址(2/2)

   金属铸币的出现是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它与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和铸造手工业的发达密切相关。

    70年代洛阳附近发现了三批空首币,分别是1970年在洛阳南35公里伊川县富留店村挖出一瓮空首币753枚;1971年在洛阳西30公里的新安县牛丈村发现401枚空首币;另一处是在洛阳北孟津县后海资村出土的72枚空首币,是马坡村群众捐献的,合计1226枚,保存基本完好。可分为大型平肩空首币、斜肩空首币、小型平肩空首币三类,年代为春秋时期。这三批空首币有明确的出土地点,为研究我国货币史提供了科学资料,货币上的文字又为研究我国古代货币文字提供了许多新资料。这三处出土地点均在洛阳通往四方的交通要道上,当与洛阳是当时繁荣的商业城市有关。

    80年代在洛阳地区发掘的东周墓葬中,有6座出土先秦货币,同时出土有组合关系的陶器,为洛阳地区先秦货币的断代提供了依据。

    东周王城建筑遗址复原图

    东周王城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洛河和涧河(古名“彀水”)交汇处,城址平面呈不规则的方形,筑城年代在春秋中叶以前,战国及秦汉叠加修补,西汉后期逐渐荒废,隋末毁。

    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王城的城墙为夯土版筑,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是北城墙,全长2890米。西城墙较曲折,北段位于涧河以东,南段位于涧河以西,中间断开,应当是被涧河水冲毁的。东、南城墙大部分残损。在北墙外还发现了深5米左右护城壕沟,在紧贴墙根之北1米左右还发现陶水管一段,直径约20厘米左右,管口沿城墙稍向外斜行,通往城外壕沟,当为排水设施。从以上设施可以看出,当时的城市建筑已经十分发达。

    城址西南为宫殿区。在今小屯村东南和瞿家屯一带,发现大片夯土遗迹,并有大量板瓦、筒瓦和瓦当堆积,应为宫殿建筑群所在。《国语·周语》曾记载:“毂洛斗将毁王宫”,此处正好位于毂洛交汇处,所以很可能是王城的宫殿区。

    王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高级名城,也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城市。它的建筑规模,据《元康地道记》载“王城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城呈长方形状。

    内部建筑布局,据《郡国志》和《考工记图》载,城郭四面各有三门,共十二门。城门有三条道,道宽十二步,规定男子走左边,女子走右边,车辆走中间。城内有经纬道各九条,王城筑在中央大道上。

    宫南有五门,宫内有六寝,前为路寝,下余五个总称为燕寝。东北一寝春天住,东南一寝夏天住,西北两寝秋冬住,中央一寝夏末住。王宫左有宗庙祖堂,右有社稷神坛,前有朝会群臣的殿厅,后有商业交易的市场。即所谓“前朝后市,左神右社”。城内近郊设有祷祭天地的明堂,并由斗拱、壁画等装饰得异常华丽。上古时代一个王城的建筑,规模之宏大,布局之合理,排列之井然,节奏之明晰,开创了当时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城址的南部为东周时的粮仓所在。城址北部为手工业区。尤其是西北部发现大面积窑场。窑场附近发现战国时期灰坑88个,陶窑15座,水井3眼,房子1座,出土以陶器为主的大批遗物。据文化堆积及包含物推测,窑场始建于战国中晚期,延至西汉初年以后废弃。窑场东南发现了骨器场,西南发现石场,窑场西南方发现制铜器的陶范,范上附炼渣。

    王城的建筑,对中国后世的城郭建筑、宫殿建筑、宗庙建筑以及陵墓建筑等,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秦代的咸阳、汉唐的长安、宋代的开封、明清的北京等,皆可看出这种中华传统建筑的艺术美。这种建筑艺术的美学风格,是理性精神与浪漫情调的结合,宗教膜拜与人文世俗的结合。

    洛邑与王城、成周的关系

    洛邑被称为“天下之中”,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所以被选为控制东方的政治、军事中心。《左传》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1963年在宝鸡发现的何尊铭文上记述:“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人民。’”由此可知武王时就很想营建东都洛邑。东都的建成是在周成王时,《史记·周本纪》:“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理均。”

    当时在洛阳建成了两座城:一座叫王城,一座叫成周。王城是诸侯朝见国王、居住西周贵族的地方,其址在今王城公园一带。成周是驻防军队,安置殷民的地方。其址在今白马寺东南。从此,西周有两座都城。西方的镐京称为宗周,东部为洛邑。西周自成王始,诸王均来成周居住、施政。洛、镐二都均设有中央最高官署卿事寮,周公居洛,召公居镐。周公死后,他的儿子君陈又承袭周公的职位,继续镇守在这里。洛阳作为西周的东都城,从成王五年至平王二年,历时262年。

    西周为犬戎所灭后,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从镐京东迁到洛邑,居于王城。从此西周结束,东周开始。

    东周时期,洛阳仍有两座城:一为王城,周公所建。时为周王所居。一为成周,武王所建,周公复营,时为军事要地。周敬王元年(前519年),为了避王子朝之乱,从王城迁都至成周,位于今白马寺东,即以后的汉洛阳,两城相距30里,至慎靓王共十世。因成周在洛水之阳,改称洛阳。公元前510年,晋人率诸侯修成周城,因周王居此,此处便成为都城。这段史实在《史记·周本纪》中有记载:“敬王元年,晋人人敬王,子朝自立,敬王不得入,居泽。四年,晋率诸侯入敬王于周,子朝为臣,诸侯城周。”

    成周作为首都,从敬王开始,经十世,至战国时周赧王(公元前314至公元前256)又迁回王城。

    关于洛邑与王城、成周的关系,至今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洛邑城包括王城与成周,一种认为洛邑即王城,也有说法认为成周改名为王城,还有说法认为洛邑即成周。一般学术界采用的说法是洛邑即王城。

    洛邑与成周文化遗址现状

    东周王城遗址,因为地处市区,遗址的绝大部分被建筑物覆盖。为了保护文化遗址,洛阳市为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文物按照专家论证的意见,得到了妥善保护。

    洛阳市王城公园始建于1955年,因座落在东周王城遗址上而得名,是河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王城公园位于洛阳市中心,占地约39.77公顷,集牡丹文化与历史文化、人文园林与自然园林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周鼎雄踞”、“河图洛书”、“靓思飞瀑”、“凤阙迎毂”等王城景观。在公园内的历史文化区展示有河图洛书碑、根在河洛碑、纪胜柱、周鼎、九鼎壁、朱雀阙、周王城地面模拟图、韶乐台、东周故事墙等。王城遗址,记录着历代洛邑之兴废,见证着重大的历史事件,彰华夏之文明,无不张扬着“王”气。

    2002年,洛阳市兴建河洛文化广场,在规划区域内相继发现东周等时期墓葬397座,其中车马坑18座。为了保护文化遗址,洛阳市政府对地下人防工程原建设方案前后进行了3次大的修改,为突出广场的东周文化特色,把城市中心广场的名称由原来的河洛文化广场改名为王城文化广场。?

    洛阳周王城车马坑博物馆就位于洛阳市中心东周王城文化广场上。展出主体为原址的东周时期大型车马坑,是一个以“王城·王陵·王器”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1700多平方米,对东周王城作了详细的介绍,对东周王城的概括,以考古实测图为背景,以考古发现为依据,标明了城区内各个功能区的部位。

    博物馆同时还展示了几件陶质建筑材料,介绍了东周王陵考古的探索与发现,为了更加形象地展示周王朝的恢弘气势,博物馆还用模型展示了位于洛阳市二十七中内的“亚”字形天子大墓、西小屯“甲”字形积石积炭墓和复原展示的解放路大型器物陪葬等重要遗迹。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些珍贵的东周文物,有青铜列鼎、钫壶、盂、车马器、夹层镜,彩绘鼎、豆、壶,玉龙、玉璧,空首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