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文化之源 > 黄土层下的万年回溯——蓝田猿人文遗址

黄土层下的万年回溯——蓝田猿人文遗址(1/2)

    遗址名称:蓝田猿人文化遗址

    发掘地点:陕西省蓝田县泄湖镇陈家窝村、蓝田县九间房乡公王岭

    发现及发掘时间:1963年,陈家窝遗址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人员发现并发掘,次年,公王岭遗址面世。

    距今历史:陈家窝地点距今65万年左右,公王岭地点距今110-115万年左右。

    考古地位:我国三大猿人遗址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蓝田猿人化石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把人类活动的时间上溯了五六十万年,填补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缺环。

    文化类型及承继关系:旧石器时代早期,从母系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

    蓝田县南傍秦岭,北临漏河,是我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曾为十多个朝代的京畿之地及古代中国南北交通要道,在更早的110-115万年前,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犹如当今长江以南地区,正是这样的蓝田,孕育了我们中华文明最古老辉煌的文化。蓝田猿人的发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记录,也提供了黄河流域古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佐证。

    考古发现过程

    上个世纪的20年代,国内外考古界把目光聚集在周口店龙骨山,在这里工作过的考古学家却意识到,要弄清北京人的来龙去脉、生存状况等诸多问题,就必须要走出龙骨山。1929年的春天,在周口店进行过发掘工作的考古学家杨钟健等赶赴陕北、山西、内蒙古,对这一带的黄土层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虽然他们并没有发现蓝田,却由此揭开了蓝田考古的序幕。

    1963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考察队到蓝田寻找化石,考察队由张玉萍、黄万波带领。结果在蓝田泄湖镇陈家窝村厚30米左右的红土层底部,发现一个老年女性的下颌骨化石,这是继周口店“北京猿人”化石之后,在中国土地上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早期人类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翁氏野兔等一批温带草原的啮齿类动物化石,以及北豺、虎、葛氏斑鹿等动物化石。消息一经传出立刻轰动了学术界。

    1964年春,受全国地层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负责组织一次“蓝田大会战”——由全国12个科研、生产系统和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几十名科研人员组成的多支野外考察队奔赴蓝田,由著名的考古学家贾兰坡统一率领,对盆地内和周边地区的新生代地层开展了大规模的综合考察工作,希望能在这里获得新的发现。

    5月的一天,考察队的一个小分队准备到蓝田北岭的三官庙地区去考察,因为当地老乡曾传说该地出现过“龙骨”。 但天公不作美,考察队走到半路就被大雨阻拦住了,队员们只好去公王岭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避雨。当地的老乡们听说有考察队要来挖“龙骨”,立刻主动找到了考察队,并告诉他们一个重要的消息:在东山(公王岭)上也有“龙骨”。

    对于“龙骨”考察队员们并不陌生,在中国,许多古人类化石的发现是由“龙骨”引起的,甲骨文的发现也是如此。可实际上,世界上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龙”,所谓的“龙骨”就是脊椎动物化石,特别是以哺乳动物骨骼为最多,其中有象、犀、马、牛、羊、猪、鹿等,“龙齿”就是这些动物的牙齿。“龙骨”在我国早年的收购站和中药店非常走俏,实际上他们所收购和卖出的“龙骨”都是远古动物化石。

    “龙骨”对于考古队员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他们当即决定改变原来的路线,首先去公王岭考察。第二天,考察队的几个人便来到了公王岭上,公王岭在蓝田县城东南17公里,是一个小土岗,前临灞河,后依秦岭,其前缘高出当地河床大约100米。

    在公王岭确实有许多“龙骨”,经过进一步的考察,队员们发现,公王岭的地层相当完整,在俯视河谷的断面上,可以看见三个互相叠压的地层,在黄土层中有厚约30米的砾石层,上面覆盖着厚约30米的“红色土”,红色土的下部夹有两层埋藏土,这些土层年代久远,地层一层叠一层,几乎每层都有能够鉴定地质年代的各种各样的古动物化石,由于许多地段层暴露出地面1300米高,这就为队员们提供了难得的考察场所。

    但考古发掘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许多化石都被包裹在坚硬的钙质结核里,这种化石很软,但是围岩却十分坚硬,给发掘和修理工作带了不少困难,由于经验不足,很多化石都没有完好取出。当贾兰坡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就把发掘技术十分娴熟的技工武英调来公王岭,武英也不负重望,就是他首先发现了蓝田猿人的遗迹。

    5月22日,武英从一块坚硬的钙质结核中发现一颗牙齿,它当时只露出一半,后来在发掘时又裂开了,另一半还包裹在结核里,一时无法确定它是人类的还是普通灵长类动物的牙齿。那几天武英牙病发作,但当晚他强忍着疼痛,在灯下一点点地剔除那半颗牙齿牙面上的胶结物。当两个清理好的半颗牙齿合到一起时,一颗完整的人牙出现在人们面前。发掘工作的这一重大突破让队员们兴奋异常,一个月来的疲劳、辛苦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二天,武英冒雨赶赴县城向大队部汇报,见到贾兰坡后,武英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这个纸包不大,但包装纸竟用了十多层,贾兰坡是一位和化石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科学家,武英递上的这个特殊对待的纸包令他意识到里面的内容绝非寻常,随着包装纸被一层又一层地打开,他的两只手禁不住颤抖了起来。最后一层终于打开了,贾兰坡一看,激动得一下子大声叫了起来:“人牙!”大队部其他同志立即围拢过来,共同庆祝这一重大发现。当夜,贾老拿出他珍藏的关中佳酿西凤酒犒赏大家。

    有了这个发现,考察队员们的工作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为了精心寻找,队员们把在公王岭发掘出的40多个大大小小的化石堆积物套箱,运回北京。发现人牙下方的那块重约800多公斤的套箱受到特别关注,由青年技工李功卓在柴凤岐师傅指导下运回。陆续剥离出来的化石有剑齿虎、熊、三门马、貘、大角鹿和丽牛等,就是不见人们渴望的人类化石。10月9日,从剩下洗脸盆大小的堆积物里修出一颗人牙,这是一个好兆头,李功卓再接再厉,沉着细致继续剥离,10月12日上午,轰动世界的蓝田直立人头骨终于亮相了。

    1964年11月3日,中国科学院宣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一个猿人头盖骨化石,死者为女性,年龄约30岁。头盖骨枕部宽阔而圆钝,轮廓是楔形,头骨壁板厚,前额低而宽平,眉脊粗壮,眼眶略呈方形,鼻子短而扁,颌部前伸,牙齿粗大,齿冠粗短,吻部向前突出,表现出较为原始的形态。颅内耳高7l毫米,脑量仅有789毫升,低于北京猿人的平均脑量(1000毫升),更低于现代人的脑容量(1400毫升),是比北京猿人还古老的猿人化石,与印尼爪哇人相当。

    爪哇猿人是荷兰人类学家于1891年在印度尼西亚中部州特里尼尔地方发现的,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猿人化石。地质年代属更新世中期。所发现的化石有头盖骨一具、臼齿二枚、左侧股骨一根。形态特征是:颅骨低平,最宽处接近颅底;额骨倾斜,眉脊呈屋檐状;脑容量约900毫升。我国的蓝田猿人脑容量甚至要低于印尼爪哇人,蓝田猿人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个猿人头盖骨,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之一。目前,世界上发现猿人头盖骨的仅有中国、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和坦桑尼亚等少数几个国家,而中国发现的头盖骨化石就有蓝田人、北京人等几处。

    我国第一个猿人头盖骨是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落不明。因此,1964年发现的蓝田猿人头盖骨弥足珍贵。猿人化石由于发现于蓝田县,属于亚州人种,按照国际科学记名惯例,定为直立人蓝田亚种,通常称为蓝田猿人或蓝田人。迄今为止,公王岭蓝田直立人仍保持着亚洲北部年代最早的人类化石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