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胡适传 > 三、用历史演进法考证小说

三、用历史演进法考证小说(1/2)

    胡适整理国故,一个重要的、有突出成绩的方面是考证小说。①

    在中国,小说是向来不算文学的,研究小说也向来不算学问。在轻视与鄙夷的目光下,尽管小说创作也曲曲折折地生长着,出现过许多无愧于世界文学之林的优秀作品,而小说研究却长期无人问津。明清之际,以序跋、评点为主要形式的小说批评有长足的发展,而李贽、金圣叹诸人仍被统治者及正统文人目为异端。晚清梁启超辈重视小说,多有专论,把小说 的地位抬高,视为“文学之最上乘”,② 但他们主要着眼于用小说为改良政治服务。只是从胡适开始,才真正把小说的考证和研究当作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当作整理国故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提到了与传统的经学、史学平起平坐的地位。

    文学革命初期,胡适便突出强调几部传统的白话小说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位,指出它们受大众的欢迎,畅销了好几百年,对于普及白话有重大的贡献。为了推进白话文运动,胡适又敦促和协助上海的亚东图书馆出版他们“整理过的”几种中国传统小说名著。这种“整理过的本子”就是有名的亚东版新式标点本白话小说,有平装、精装两种,一律32开,封面上印着一把火炬的装饰图案,广告里写着“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的文学”。所谓“整理”,有三个特点:一是加新式标点符号,二是正文分段排印,三是正文之前有一篇新写的序言、引论或考证文章。

    他们最先印出的是《水浒传》,③ 由汪原放标点,胡适作考证。这便是胡适考证小说的正式开张。他的《水浒传考证》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它虽然难免有一些错误,但最重要的是它给中国传统小说的考证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这就是“历史演进法”。

    胡适认为,中国传统小说分两大类,一类是“由历史逐渐演变出来的小说”,以《水浒传》为代表;一类是“创造的小说”,以《红楼梦》为代表。第一类小说都经过了几百年的流传,最初大多是一些流行的故事,由说书或讲古的人口述、改编、改写,长期演变,最后才写出有现在形式的宏篇巨制。因此,“对这些小说,我们必须用历史演进法去搜集它们早期的各种版本,来找出它们如何由一些朴素的原始故事逐渐演变成为后来的文学名著。”④

    胡适运用历史演进法来考察《水浒传》故事的流传、演变及成书经过,从南宋时代流传于民间的“宋江故事”,到宋元之际的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宣和遗事》,元代的“水浒戏”,到后来文人整理增删创作成一百零八将的《水浒传》,作了系统的历史的考证,勾勒出了《水浒传》演变成书的基本轮廓。他的结论是:“《水浒传》不是青天白日里从半空中掉下来的,《水浒传》乃是从南宋初年(西历十二世纪初年)到明朝中叶(15世纪末年)这四百年的‘梁山泊故事’的结晶。”⑤

    今天看来,用这种历史演进的眼光来考察《水浒传》大致是不错的。但胡适写这篇考证的时候还只见到市面上流行的71回本的《水浒传》,其他的许多版本都没见过,因此,他的具体论断就难免错误。最突出的错误是他竟中了金圣叹的圈套,以为明朝中叶真有一种70回的《水浒传》古本。后来,胡适陆续收集到了《水浒传》的百回本、百十五回本、百二十回本、百二十四回本、百十回本等好多种本子,他便根据这许多不同版本的内容异同继续考证,又写出《水浒传后考》和《百二十回忠义水浒传序》,汲取鲁迅和其他人的合理意见,纠正自己原来的某些错误的和不完善的地方,丰富了他考证《水浒传》的成果,也更完善了他考证小说的“历史演进法”。

    胡适所用的这种历史演进法,对于研究那些“由历史逐渐演变出来”的小说具有普遍的价值。他后来又运用这种方法考证《三国志演义》、《西游记》、《三侠五义》等小说,也获得成功。经他考证,《三国志演义》也“不是一个人做的,乃是五百年的演义家的共同作品”,“是从宋以来‘说三分’的‘话本’变化演进出来的”;⑥ 《西游记》也“有了五六百年演化的历史”,是“起源于民间的传说和神话”;⑦ 至于《三侠五义》中李宸妃的故事,则是从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