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胡适传 > 二、年轻守寡的母亲

二、年轻守寡的母亲(2/2)

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⑧尽管她和丈夫只过了6年3个月零21天,她对胡传的思想事业也不真正了解,但她虔诚地崇拜丈夫、尊敬丈夫、爱丈夫,可以说是一个丈夫至上主义者。胡传亲手写的那些红纸方字她也终生保存着,视为她与丈夫、儿子三人“最神圣的团居生活的记念”。在她的心里,丈夫胡传简直成了一尊崇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而且,她又以虔诚唠叨的述说与叮咛,逐步在儿子的心里也树起了这尊偶像。⑨

    为了儿子的将来,她管教很严。她没有读过书,却千方百计地履行胡传的遗嘱,送儿子读书。绩溪上庄一带蒙馆学金很低,每个学生每年一般只送两块银元,先生教起书来自然也不肯尽心,只教学生念死书,背死书,还动辄施以体罚,这样,学生学起来没兴趣,便常常逃学。胡适的母亲却与众不同,舍得在学金上下本钱。据胡适回忆说: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6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12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

    因此一着,先生便对胡适另眼相看,特别优待,认真地为他讲书,把一字一句的意思讲得清清楚楚。这使胡适得到莫大的好处。他后来回忆说,他“一生最得力的是讲书”,正是他的母亲增加学金所得的大恩惠。

    胡适留学美国那几年,家中经济异常困窘,几个哥哥闹着分了家,胡适的母亲独立撑持门户,一切亲戚庆吊往来、人情南北负担委实不轻,乃至靠抵当首饰过年,贫窘之状可见一斑。恰巧这时,族中胡守焕因家庭败落,愿将《图书集成》一部大书减价出售。胡适的母亲知道儿子想得到这部书,便借钱买下了。她宁肯自己遭受困窘,却仍处处为儿子设想,真可以算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⑩

    然而,在儿子的婚事上她却很不开明。她很早就为儿子包办订下了终身大事,也许是盼着早日抱孙子罢。

    到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人世的时候,虽然只活了46岁,心里却应该是感到宽慰和满足的了。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归国当了北京大学的教授,而且成了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她感到遗憾的可能是最后没有来得及抱孙子。

    -----------------------------------------------------------

    ①据绩溪胡明近著《胡适传论》称,顺弟之后生的是妹妹桂芬,老三才是诚厚。想必有据。如此则前文应改为“第三胎生了个儿子,前后又生了两个女儿”方才准确,而“顺下来生个弟弟”的含意则大约还是不错的。(三版注)

    ②见《四十自述》“序幕我的母亲的订婚”,上海亚东图书馆版,第12页。

    ③据胡传日记记载:“(光绪十五年二月)十六日,行50里,抵家。二十一日,遣媒人订约于冯姓,择定三月十二日迎娶。三月十一日,遣舆诣七都中屯迎娶冯氏。十二日,冯氏至。行合卺礼。谒庙。四月初六日,往中屯,叩见岳丈岳母。”(见《四十自述》第13~14页所引)从订约到迎娶仅20天,婚事进行得特别快。而据石原皋《闲话胡适》“胡适的母亲”一节说:“现在中屯村中,冯致远兄弟家中的老屋,就是铁花公出钱,给他的岳父母造的。”(载《艺谭》季刊1981年第1期)“聘金”是相当重的,冯顺弟可以说是以身报父母了。

    ④胡适小时候的名字叫“嗣”,爱称“儿”,见于他的《四十自述》,上海亚东版,第17页,并注明“”字音门。他的哥哥分别名嗣稼、嗣、嗣,堂兄弟名嗣稷、嗣秫、嗣、嗣稻等,都从“禾”。应该是不容易弄错的。可是,近年台北出版的《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胡颂平先生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印行),“谱前”开卷就将“嗣”误作“嗣糜”,从“米”,读音也不对了。可能是手民之误,然而所有“”字都错成“糜”,就难以理解了。

    ⑤见《四十自述》“九年的家乡教育”,亚东版,第16页。

    ⑥见《先母行述》,《胡适文存》卷4,第238页。

    ⑦据《先母行述》列出。李敖先生的《胡适评传》里叙述到冯顺弟寡居经历的痛苦时,说她“经历了抚孤、忍辱、耐穷、借债、分家、重并死父亲、死母亲……”,并注明根据亚东版《胡适文存》卷四中的《先母行述》(台北远景版第37页),这就让人觉得有些奇怪,《先母行述》中并未说到顺弟的母亲死了。而且,在同卷中《我对于丧礼的改革》一文里,胡适叙述他母亲的丧事说:“我起初想把祭礼一概废了,全改为‘奠’。我的外婆70多岁了,她眼见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死在她生前,心里实在悲恸,所以她听见我要把祭全废了,便叫人来说:‘什么事都可依你,两三个祭是不可少的。’我仔细一想,只好依她,但是祭礼是不能不改的。”(亚东9版卷4第132页)由此证明,顺弟的母亲不仅顺弟寡居时没有死,而且顺弟死时这位老人家还活得健康,到了70多岁哩。

    ⑧见《四十自述》“九年的家乡教育”,亚东版,第28页。

    ⑨胡适一生崇敬他的父亲,思想也颇受他父亲的影响。如儿时读的《学为人诗》,是他父亲自编手写的,胡适的母亲保藏了20多年,胡适又将它装裱成册,含泪珍藏之。又请罗尔纲帮助校编出版了他父亲胡传的著作《台湾纪录两种》。在他成名以后,又为他父亲当过地方官的台湾省台东县捐赠奖学金七千元,并亲去台东台南凭吊;不久台东县也就建起了“州官胡公铁花纪念碑”。

    ⑩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我父亲在临死之前两个多月,写了几张遗嘱,我母亲和四个儿子每人各有一张,每张只有几句话,给我母亲的遗嘱上说儿(我的名字叫嗣,字音门)天资颇聪明,应该令他读书。给我的遗嘱也教我努力读书上进。这寥寥几句话在我的一生很有重大的影响。”见《四十自述》“九年的家乡教育”,亚东版,第22~23页。《藏晖室札记》卷四“二母之爱”(1914年3月12日)云:“得家书,叙贫状,老母至以首饰抵借过年。不独此也,守焕兄家有《图书集成》一部,今以家贫,愿减价出售,至减至80元;吾母知余欲得此书,遂借贷为儿子购之。吾母遭此窘状,犹处处为儿子设想如此。”(上海亚东1936年版,第2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