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1/2)

    五台情深,难理解那个“极乐世界”

    巍巍的五台山,是徐向前故土上的一颗明珠,是五台县人的骄傲。五台人走出县境,

    来到省城,住宿、吃饭,若问客人从哪来,都会自豪地说:“五台的哟!”历史上,从

    皇帝到平民百姓,都把登上五台山,看作进入佛国中的“极乐世界”那样荣幸。

    五台山又叫清凉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风景优美,名扬四海。方圆五百多里,高

    山峻岭,奇峰参天。有五座高峰,隐在云雾里,每座山头都有一个平台。东台是望月峰,

    南台是锦秀峰,西台是挂月峰,北台是叶斗峰,中台是翠岩峰。据说,很久以前,这儿

    是一片荒山。雨天滴水成冰,春秋飞沙走石,夏天热死飞鸟。东台下有个险山口,“秋

    天雁难飞,寒冬虎难行,要想从此过,除非活神仙”。文殊菩萨为改变这儿的气候,跑

    到东海龙宫借来了一块歇龙石,放在中台南边一条山谷里。从此,这一带绿山清水,成

    了清凉山,东海龙王派出五条蛟龙飞来,硬要把歇龙石搬去,文殊菩萨不让搬走,五条

    蛟龙尾巴一扫,把五个山头扫成了平台,龙也都变成了石头,被关进朝龙洞里。

    五台山还有个传说,在望月峰下,有一座铜殿,是一位叫妙峰的和尚,跑遍了十三

    个省,化缘来的钱,用十万斤生铜铸造成的。龙泉寺的白玉坊上,雕刻着八十九条蛟龙,

    说是一名石匠雕了十年。

    五台山许许多多的神话和传说,徐向前从小信,又不信。

    小小的年纪,总幻想着去五台山看看,赶个庙会,可是,路远又没钱,他和五台县

    许多穷孩子一样,只能远远想着五台山,却看不见山的影子。

    妈妈从小在她娘家学会了念佛经。来到徐家,请人从五台山买来一尊菩萨,供奉在

    屋里。她常讲给儿女听的,多是听来的有关五台山的神话故事。妈妈信佛入了迷,她每

    天烧香,打坐,吃“清口斋”。鸡、鱼、肉、蛋和葱、蒜、韭菜一类的邪味,概不入口。

    家中有什么难处,她求佛,儿女生了病,她又求佛。小象谦很爱妈妈,却不理解妈妈为

    什么求佛。一次妈妈打坐,他又凑上去问妈妈:

    “佛是什么?”

    “是菩萨。”

    “菩萨是什么?”

    “是佛。”

    “它怎么不说话?”

    妈妈被问得说不清楚,挥手撵他出去。小象谦好奇心强,总想知道佛和人是啥关系。

    可是,妈妈说不明白。他问过爸爸,爸爸不信佛,也懒得多说。直到徐向前参加革命以

    后,才弄明白了,神是不存在的,神是人心里造出来的。

    打从小象谦的哥哥银仓死去以后,妈妈伤心,几乎每天都给佛插几柱香。夜晚在佛

    像前盘坐、念经,这是她唯一的安慰。

    有时,妈妈忽然自言自语地说:“我梦见大银儿了,梦见大银儿了,他在西方极乐

    世界里!”

    开头,小象谦不知妈妈祷告的什么“鸡乐”,听多了,才知道妈妈说的“极乐世界”。

    “妈,你说的那世界在哪儿?”小象谦一天问妈妈。

    妈妈向天上指指,说:“西方,西方。”

    “我怎么看不见呀!那儿都有什么?”

    “什么都有,有家、有院、有土地、有你大哥银仓、还有你爷爷……”

    妈妈说着说着,又伤心地落下泪,她心爱的儿子银仓夭折,不知流了多少泪了。她

    相信佛经上说的,天上有一个“极乐世界”,在那里没有罪恶、没有痛苦、没有强盗、

    没有贫穷和饥饿。好人死去,都会进入天国,生活在那“极乐世界”中。这当然是一种

    迷信,一种幻梦,是人类在痛苦的生活中的一种渴望。

    小象谦问妈:“那里人吃什么呀?”

    妈妈说:“他们不吃东西,变成佛了。”

    “我不吃东西,怎么饿呢?”

    “你和他们不一样。”

    “怎么才能和他们一样?”

    “做好事,行善事……”

    “什么是善事?是不打架吗?”

    妈妈被问急了,手挥挥撵儿子去玩他的。

    母亲赵金銮没读过书,却知情达理。她娘家在不远几里的槐阴村,家中也有读书人。

    她不是徐懋淮的原配夫人。在她之前,徐懋淮曾娶一妻,两年多就病死了,没留下儿女。

    赵金銮并没因为是“填房”,又比丈夫小几岁,而在徐家不好相处。她爱丈夫,敬婆婆。

    她聪明、贤惠、嫁给徐门以后,秀才徐懋淮教她背诵唐诗,教她识字。她不但学得了一

    些字,会背多首唐诗,而且能说出诗的每一句意思。她善于说故事,特别是五台山神话,

    她会讲出好多故事。冬天,晚上没事做,儿女们围在奶奶和妈妈身边,要她们说故事。

    妈妈说,奶奶也跟着一块说,讲的多是听来的五台山里的传说。

    听奶奶说,五台山里生长着很好吃的蘑菇,一种叫做娃娃蘑,一种叫做银盘蘑,它

    好吃又好看,说它像花也好,说它像娃娃脸也行,说它像小小银盘更近似。奶奶说这又

    香又美的蘑菇,是位叫香姑娘下的香雨变成的。说是很久以前,在五台山南台的锦绣峰

    下,住着位模样好、心灵手巧的香姑。她是采蘑菇的巧手。一天,香姑正采蘑菇,被一

    群坏人包围了,要抢她和她的蘑菇。她飞跑到锦绣峰顶,化成毛毛细雨升空了。随后五

    台山的森林和草丛中,长出了星星点点小银盘似的蘑菇。人们采来,闻闻是香的,吃起

    来味道特别好。从此就流传着:五台山的蘑菇,是香姑娘下的香雨浇成的……

    这美丽的传说,徐向前儿时相信,长成大人以后也觉得有意思。香姑娘这人,可能

    是人们传说的童话,可是五台山产香菇,全国驰名那是真实的。笔者在五台山吃过这种

    “台蘑”,看到各庙门前和台怀镇上,到处都卖台蘑。

    奶奶和妈妈,还向孩子们讲过大铜锅的故事。说是,五台山的菩萨顶后院有一口大

    铜锅,那锅看上去不算大,烧起饭来够几百人吃。有一年“腊八”到了,和尚们准备煮

    一顿腊八粥,铜锅好久不用,需得好好清洗一番。菩萨顶上滴水成冰,谁都不愿意去刷

    大铜锅。一个小和尚不知刷大锅的苦,自告奋勇跳进锅底刷起来。他把锅底刷完,怎么

    都爬不上来了。他呼叫救他,老和尚站在锅台上,丢一条绳子下去,要小和尚抓住绳子

    往上爬,谁想那锅里结了冰,小和尚脚底是冰,锅四围全结了冰,滑得他怎么也登不上

    来。老和尚只好找来架上房顶的梯子,放下大铜锅去,小和尚这才顺着梯子,从锅底爬

    出来……

    小象谦和姐妹们,听着这大铜锅的故事,好笑又好玩,他们只知道自家那口铁锅大,

    做半锅粥,全家**口人吃不完,却不知五台山里还有那么大的锅。

    五台山,庙宇有360多座,黄庙住的是和尚,青庙住的是喇嘛。五台山到底有多少和

    尚和喇嘛,谁都说不清。每座庙都有故事,每座庙都有说不完的神话。小象谦越听,越

    想跑去五台山玩玩。可是,那山太远啊!

    全家大小九口人,唯有父亲徐懋淮上过五台山,赶过五台山的庙会,登上过五台怀

    抱中的大(dài)螺顶。他也曾给儿女们说过五台山,不过他讲的那山,既没神话,又

    少孩子们愿意听的故事。母亲说过“杨五郎出家五台山”的故事,孩子们不知那杨五郎

    是什么人;父亲讲过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巡幸五台山的事,孩子们不知乾隆是哪朝哪代

    的,不知康熙又是什么皇帝。孩子心中的皇帝不是人,是神,是奶奶说的“真龙天子”。

    小象谦直到读书学了历史,他才知道皇帝是人,不是神;才知道清朝的乾隆皇帝爱游山

    玩水,曾经五次上过五台山;康熙皇帝爱饮“五台圣水”,在京城里,还派人用车去五

    台山拉水。

    父亲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在儿女们记忆中颇深。这是关于乾隆皇帝游大(dài)螺

    顶的故事。

    说是,乾隆四十八年春,乾隆皇帝又来到五台山下。他四次来五台山了,每次不是

    下雨刮大风,就是台顶降雪,他想登台顶进香拜菩萨,总是不能如愿。皇帝把一名叫青

    云的和尚从中台顶演教寺召来山下行宫,问他:“你在五台山多少年了?”

    青云说:“二十多年了。”乾隆皇帝说:“我来好几次,怎么登不上一个台顶!”

    青云和尚说,这五台山的五个台顶山势高峻,一年十二个月,有八个月降雪,二百五十

    多天的积冰期,每年有二百多天刮大风,劝皇帝万万不要登顶。乾隆皇帝听了不高兴地

    说:“我就是想登台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三年过后我再来,不登台顶也要拜见五个

    台顶的菩萨。”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他的话不能更改。青云和尚为此事难坏了。

    他回到庙中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想着三年以后乾隆皇帝再来,怎么让他不登台顶,又

    能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呢?正在这时,庙里一个叫拴柱的小和尚偷吃供品,犯了戒。按庙

    规小和尚拴柱要受到重罚。青云老和尚向拴柱说:“先不罚你,限你三天之内,想出个

    办法:不登台顶还能朝拜五个台上的文殊菩萨。你若想不出办法来,加重罚你!”小和

    尚拴柱聪明过人,脑筋一转,第三天就告诉老和尚说:“办法有了。”青云和尚问:

    “怎么办?”拴柱和尚指指五台之中的一座小山大螺顶说:“在那里修个正殿,将东台

    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

    的孺童文殊,合塑于大螺顶上,这样只要登上不高的大螺顶,就能朝拜到五方的文殊菩

    萨了。”

    青云和尚听了,连叫:“妙哉,妙哉!”三年以后,乾隆皇帝再来五台山,登上五

    台怀抱中的小山——大螺顶,朝拜罢五方的文殊菩萨,高兴地留下诗文。从此以后,凡

    是到五台山参拜的僧侣和游客,不登五个台顶,都可以参拜五方文殊了……

    父亲徐懋淮讲的这个故事,女孩子们都不那么爱听,徐向前却记在心。当他作了父

    亲后,也曾向孩子说过这故事,他的用意在于教育孩子:不要小看小人物,卑贱者最聪

    明。

    五台山,养育着僧侣,招引着游客。五台山散发出的一种发扬善良美德的精神,又

    直接影响着五台人。徐向前的母亲一生中没上过五台山,这山散出的那种精神,每天都

    在她心中。

    她积德好善,连只蚂蚁都怕踩死,她孝敬婆婆、体贴丈夫,教养儿女,再苦再累,

    从不发句怨言。她怜贫惜老,广积善事。冬天,门外来了乞讨的人,特别是那些讨饭的

    盲人,她不但拿出饭菜,还把讨饭人引进屋里,让他们吃了再走。她的家庭本不宽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