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汉代的中兴(2/2)

说明刘玄也不是一个能干的君主,但班固的说法是很不公正的。

    头目们一度在新政府中干得很不错,并且以2比1的优势控制着最高级的职务。对刘伯升不能完全置之不理;他被授予大司徒的重要职务。但是南阳的绅士们向政治现实低了头,刘伯升发现以前的支持者逐渐背离了他。反王莽的运动在新皇帝周围巩固了起来,各路农民军的旧称号也随之消失。在新的汉军中,农民军头目和绅士们暂时并肩作战。对宛城的围攻继续进行,战事还蔓延到邻近的地区。公元23年4月或5月,一支远征军进入南阳东北的颍川郡。刘伯升唯一活着的兄弟刘秀随军前往;刘秀虽然得到了大臣一级的太常之职,仍在军中充当低级的副将。②

    在此期间,王莽已下令动员一支大军。在洛阳集结后,军队从北面进入颍川郡,迫使汉军退往昆阳,并进而围困此城。刘秀等人乘夜色逃走,急忙在邻县招兵。他们在7月7日返回。刘秀充当先锋攻击敌人,而在城内的汉军突围出击。在两面夹击下,王莽军队被彻底击溃。这是内战中最决定性的一战。汉军以少胜多,刘秀第一次表现出他的军事才能。宛城在三天前已被占领,更始帝已进了城。此后不久,刘伯升的前程就到头了。虽然在政治上已变得可有可无,但他对更始帝及其支持者依然是一个危险。一个头目和一个南阳为首的绅士选择了捏造罪名反对他的一招,于是他立刻被处死。①

    王莽再也没有从昆阳之败中恢复元气。全国处于土崩瓦解的状态中。甚至长安的高级官员阴谋反对他们的君主,其中有长期追随王莽的著名的刘歆。这个计划被发现,密谋者被处死或自杀。地方的官员开始转而为更始帝效忠。次要的叛乱在西北、四川、汉水流域下游、长江下游沿线和大平原北部爆发。②

    汉军这时向长安进发,王莽的最后防御设施崩溃了。京师周围几个县的大族认为可以大发劫掠财而动了心,便率领其支持者向这座快到末日的城市逼近。10月4日,这些乌合之众攻破长安东城墙的最北城门,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抵达未央宫。次日,即10月5日,城内的居民参加造反,烧毁一座边门,闯进了皇宫。战斗终日不断,火势蔓延到后宫。10月6日凌晨,筋疲力尽和神志不清的王莽被带到渐台,他的支持者们在那里负隅顽抗。他们被压倒,在傍晚被杀。王莽的首级被送到宛城。这一切都发生在汉正规军在10月9日抵达之前。不久,洛阳也被汉军占领。这是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它有一个光辉响亮的名字,更始帝决定在这里建都。①

    公元23年岁除时更始帝已成为明显的胜利者。王莽已死,他的高级官员(在复兴的汉朝眼中都是附逆者)已经战死、自杀或被处死。其他官员发现侍奉新主子并不困难。他们无限制地被吸收,因为治理帝国所必需的受教育的人才有限。更始帝掌握了国内最富饶的农业区,那里有占全国总人口40%的居民。但他也已犯了四大错误,以致使他丢了皇位。

    11月,他派被处决的刘伯升之弟刘秀去大平原北部独立地执行一项使命。这样就使刘秀摆脱了更始帝的直接控制,并使他能够独树一帜。第二,更始帝未能与赤眉军和解。在随着实际上已进入南阳郡的部队靠近该地后,赤眉军的主力实然转向北面,在公元23年年末在洛阳之东的黄河正南岸停止前进。他们的一些首领来到新都,不遗余力地要长期投靠复兴的汉朝。当他们只被封为侯而在其他方面则被忽视时,就与更始帝决裂,返回各自的部队。

    下一年,即公元24年,更始帝的最后失败已成定局。②失败以向长安迁移的这一极不明智的决定开始。虽然未央宫被焚毁和遭到劫掠,但城的其余部分完好无损,它仍保持原来的声望。长安位于关中,这块高原易于防守几乎一切大的攻势。但是一旦敌军攻破关隘,它就成了一个陷阱。王莽的遭遇如此,这时又成了更始帝的下场。一些头目了解军事的危险性,所以反对迁移。南阳的绅士们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拥护这个行动。在有着辉煌的过去的长安,把皇帝与头目们隔开和增加绅士集团的势力就有了可能。

    更始帝压倒了反对意见,犯了第三个大错误,他离开洛阳,于公元24年3月抵达长安。他立刻犯了他最后的第四个大错误,听任南阳的绅士们加强他们的优势。在改组中央政府的借口下,为首的一些头目被剥夺了大部分权力和遣离京师。他们仍指挥着帝国的军队,但皇帝已不能聆听他们的意见。同时,南阳绅士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这些目光短浅和自私的政治花招激怒了头目们,并且使皇帝成了只有一派掌权的受害者。他失去了一次控制事态发展的机会,即把在它们企图完成征服中国的野心下仍然被团结起来的两个敌对集团一起安置在朝廷之中。①

    人们很快就看清,更始帝再也没有政治和军事的主动性了。在前一年刚取得的大平原上的富饶和人烟稠密地区,正悄悄地脱离他的控制。他最多被25%的总人口承认。他事实上被限制在渭水流域的下流,那里的农业生产不足以维持朝廷和中央的官僚机器。刘秀则集结了一支军队,主宰着有13%的总人口的富饶的大平原北部,并已与更始帝决裂。赤眉军正在进军。他们兵分三路,沿不同的路线直抵关中。②

    公元25年2月至3月,赤眉军在高原上重新集结部队。然后他们继续缓慢地朝京师进发,沿途打败了官军。这时他们的领袖在少数混在其中的绅士代表的影响下,决定拥立一名自己的皇帝,以使他们合法化。在此之前他们已在山东绑架了汉室中身为高帝后裔的三兄弟。幼弟(生于公元11年)刘盆子经抓阄于7月或8月被选登基。但实际上一切照常。赤眉军根本不能自立政府,他们的大部分大臣目不识丁。①

    长安的防御仅仅对付赤眉军大概已很困难。防住两路敌军是不可能的,因为刘秀所派的一支军队已从另一个方向靠近。此外,头目们和南阳绅士们之间的敌意最后爆发成为公开的战斗。前者已率他们的残部退回长安。结果是宫内的一场白刃战,此后在长达一个月中这些头目在长安横冲直撞。冲突以头目们出逃然后加入赤眉军而告终。②

    10月,赤眉军进入京师,更始帝骑马逃走,但在11月或12月被他以前的一名官员抓获带回长安。他把御玺交给刘盆子,然后退位,并得到了王的封号。这位前皇帝奉命在旷野牧马,在他的一些死敌——活着的以前的头目们——的唆使下,他在那里被勒死。赤眉军留在长安,洗劫城市,恐吓人民。

    通过更始帝来恢复汉王朝的行动失败了,但在长安陷落前,真正的建国者已宣布自己为天子。此人就是刘秀,他已于公元25年8月5日在黄河之北登基。

    ③ 见毕汉斯:《公元2至742年时期的中国人口统计》,载《远东古文物博物馆通报》,19(1947),第125—163页。 ① 《汉书》卷九九中,第4127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18页)。 ② 关于治水,特别是治理黄河的问题,以及修理、甚至预防或进行破坏的活动,见《史记》卷二九(沙畹:《〈史记〉译注》第2卷,第520—537页);《汉书》卷二九;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第154页以下、190页以下。 ③ 《后汉书》卷二,第116页;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1卷,第147页。 ① 《汉书》卷九九下,第4145、4177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379、432页);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1卷,第152页。 ① 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1卷,第92页以下。 ② 《后汉书》卷一上,第2页以下。 ③ 刘伯升传载《后汉书》卷十四,第549—555页。 ① 关于宛城的李族,见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1卷,第94、102页。 ② 关于这些事件的详情,见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1卷,第104—113页。 ① 《汉书》卷九九下,第4180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437页);《后汉书》卷一上,第4页;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1卷,第115页。 ② 《后汉书》卷一上,第4页。 ① 《汉书》卷九九下,第4181页以下(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440页以下);《后汉书》卷一上,第8页;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1卷,第117页以下。 ② 《汉书》卷九九下,第4184页以下(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446页以下);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1卷,第121页以下。关于刘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见范德伦:《论管子的传布》,载《通报》, 41:4—5(1952),第358页以下;本书第14章。 ① 《汉书》卷九九下,第4189页以下(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460页以后);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1卷,第128页以下。 ② 关于更始帝力量衰落的情况,见《汉代的中兴》第2卷,《远东古文物博物馆通报》,31(1959),第49页以下。开始建都洛阳的情况,见《后汉书》卷十一,第470页;卷十六,第599;《后汉书》(志)卷十,第3218页。向长安的迁移,见《汉书》卷九九下,第4193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3卷,第469页)。 ① 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2卷,第51—56页。 ② 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2卷,第89页地图9。 ① 有关赤眉军此刻的活动,见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2卷,第91页以下。立刘盆子的经过见《后汉书》卷一上,第23页;卷十一,第480页;《后汉书》(志卷十,第3219页(志);卷十三,第3268页。 ② 关于长安的战斗和破坏,以及更始帝的投降和死亡,见《后汉书》卷一上,第24页;卷十一,第481页以下;毕汉斯:《汉代的中兴》第2卷,第98页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