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34。相国寺(2/2)

贸易集市。寺内还有杂技、木偶、评话等文娱演出,观者无数,热闹非常。北宋皇帝也常到寺内游幸祈祷,称为“皇家寺院”。这是相国寺发展鼎盛时期的景象。

    寺内现存的天土殿,为清代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建。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高10米,重檐歇山,绿琉璃瓦顶。殿内正面供奉弥勒佛坐像,弥勒佛两旁有四大天土,背后有韦驮像,神态均极生动逼真。

    天土殿往北为大雄宝殿,它是寺内最大建筑,原名圣容殿。相传始建子北齐。据明代《如梦录》记载:“大殿地基大六亩三分,纯木攒成,不用砖灰,九明十一暗,四六隔扇,上盖一片琉璃瓦,脊高五尺,兽高丈许,铜宝瓶高大无比,匾曰圣容殿。”可见明代的大雄宝殿经过整修后,建筑仍极宏伟。后来寺院被洪水所淹,大殿毁坏,到清代顺治和乾隆时代曾先后两次重修。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高14。 6米,重檐歇山,黄绿琉璃瓦顶。大殿四周建白石围栏,上镂雄狮,干姿百态,生动感人。殿前石阶,雕刻璃龙,气势不凡。

    大雄宝殿后是八角琉璃殿,又称罗汉殿,建于清代乾隆三十一年(1766 ) o它的建筑风格别致,式样特殊,中心设亭,四周有游廊,上盖绿色琉璃瓦顶。中心亭内供奉有木雕贴金四面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高约7米,系用一棵银杏树雕成。观音像眉目清秀,微露笑容,神态慈祥,雕工精美。因为观音共有四面,每面观音有大手臂6只,小手臂200多只,每只小手掌心有一眼睛,四面各有手、眼近千只,所以称为千手千眼观音像。它是清代乾隆年间(1736一1795的遗物,是不可多得的佛像雕刻艺术珍品。

    寺院最后有藏经楼,原称排云阁,宋代改名为资圣阁,清代康熙年间(1662一1722重修后才称为藏经楼。它始建于唐代天宝四年(745),原有的资圣阁,高三层,五檐滴水“阁上有铜罗汉五百尊及象牙等,凡有斋供,取旨方开。都人夏月于此纳凉,所谓资圣薰风是也。”资圣薰风为沛京八景之一。现存的藏经楼为清代康熙十年(1671)重修,歇山重檐,高二层,建筑古朴。现改为开封市书画院。在寺的东面,还建有一方形钟亭,内悬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铸造、重5吨的铜钟一口,高2。 23米,直径鸣1。 81米。霜天鸣钟,声音宏亮悠扬,全城可闻。故“相国霜钟”也为沛京八景之一。相国寺处闹市,环境幽美,景色宜人,游人整口川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