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34。相国寺(1/2)

    在河南省开封市中心的自由路,有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它就是相国寺。由于古典小说《水浒传》和《西游记》分别描写过花和尚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威震众泼皮;唐太宗魂游地府等与相国寺有关的生动故事,而使古刹增色,中外闻名。

    相国寺所在的地方,原是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的故宅。宋代寺前有信陵亭。北齐天保六年(555),文宣帝在信陵君故宅创建建国寺,后来毁于兵火,到唐代景云二年(711)重建。第二年,唐睿宗李旦因登基前被封为相土,为纪念他以相土即位,赐额“大相国寺”,俗称相国寺。明成化二十年(1484)改名崇法寺。明末黄河泛滥,寺院被淹,廊庞僧舍倒塌,清顺治十八年(1661)重修,复原名大相国寺。后来寺院又毁,乾隆三十一年(1766再重修。但其规模已远不如唐、宋时代宏伟。解放后,对寺院进行过全面修葺。现在寺院面积20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土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及东西两阁。

    相国寺原来建筑规模极为宏伟,向有“大相国寺天下雄”之称。据记载,唐时寺内殿阁豪华,壁画、塑像、书法“其精功妙技为古今绝手”。集历代著名艺术家的佳作于一寺,丰富多采。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画的文殊维摩像,笔法流畅,神态生动;大书法家李岂写的《大相国寺碑》,字体凝童;雕塑大师杨惠之塑的像与吴道子的画齐名,其他如韩干、石抱玉、边思顺、牢道政、孙梦卿、李元济等画家所绘的壁画也各具特色,风格各异,被人赞为神

    口日日。

    早在唐、宋时代,相国寺就已高僧辈出,名扬中外,对中外文化的交流起过积极作用。当时相国寺中外高僧往来频繁,成为世界上佛教徒的活动中心。口本高僧空海法师,在唐代德宗贞元二十年(804)曾到相国寺,向中国高僧惠果学习密法,后来成为口本东密的创始人。印度的曼殊室利、口本的成寻等僧人,在宋代也曾到中国居留过相国寺,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相国寺在宋代进行过大规模扩建,寺分八院,“殿庭门廊楼阁凡四百五十区”,“广达五百四十五亩”。据《大相国寺碑铭》记载:“百工糜至,众材山积,岳立正殿,翼舒长廊。左钟曰楼,右经曰藏。后拔层阁,北通便门。广庭之内,花木罗生,中庞之外,僧居鳞次。”可见其殿阁壮丽,花木葱笼,形势之雄。相国寺每月开放五次,万姓交易,盛况空前,“中庭西庞可容纳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成为繁华的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