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6。灵隐寺(2/2)

雕制而成,平面八角形:九层共高10余米。塔身刻出门窗、柱子、阑额等,并雕有精美佛像,菩萨和各种装饰花纹,每层檐下还刻出重室斗拱,挑托深远的塔檐,远观宛然木构建筑。石塔造于北宋建隆元年(960),是吴越国土钱弘椒、为纪念永明大师而建。它是宋代最早的建筑之一,雕刻技法精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可多得。在大雄宝殿后有联灯阁和大悲阁。

    传说受到人们喜爱的济公,就曾在灵隐寺出家,后移住净慈寺。济公是南宋僧人(1148一1208法号道济)原名李心远,出生在浙江临海,为李咐马之子。他出家后不守戒律,嗜好酒肉,尤其是喜欢狗肉蘸蒜,举止如痴如狂,人们叫他“济癫”僧”。后来他被神化为降龙罗汉转世,尊称为济公。由于他性格诙谐幽默,常能作出一些使人感到意外的决心之事,所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颇受人敬仰的罗汉。在近代建造的罗汉堂里,除五百罗汉外,常有济公出现。

    在灵隐寺附近还有几座出名的亭阁,如壑雷亭、冷泉亭、翠微亭等。壑雷亭是取苏东坡“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的诗意而命名的。冷泉亭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常来之地。翠微亭则在飞来峰的半山腰,为南宋大将韩世忠悼念岳飞而建造的。

    灵隐寺后的北高峰与南高峰相对,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双峰插云”中的一峰。登峰眺望,群山屏列,西子湖云光倒垂,波平如鉴。

    灵隐寺对面为飞来峰,又名灵鹜峰。峰高209米,古木参天,石奇洞多,有龙汪洞、**洞、青林洞、藏六洞等,据载共有72洞,但有许多早已埋没无存了。在山嫁洞壁上遍布着自五代至宋元时代的大小石刻造像338尊。其中南端青林洞右侧岩壁上的弥陀、观音、大势至三尊佛像雕于五代后周,年代最古。临溪岩壁上的弥勒佛则最大,造于宋代。300多尊造像中以元代的为最多,如龙浊洞口的唐僧取经故事等浮雕,线条粗犷,刀法熟练。飞来峰的石窟艺术在我国南方是享有盛誉的。

    飞来峰树木葱笼,泉水棕涂,怪石鳞峋,洞多峰奇,风景绝异。清代汪适荪在《游飞来峰》诗中写道:“峰峰形势极玲珑,灵根秀削摩苍穷。一峰已尽一峰起,奇峰面面无雷同。我来绝顶徘徊久,天风飒飒吹襟袖。怀疑羽化欲登仙,此峰自令名灵鹜。”

    今天的灵隐寺已不仅是香客们拜佛的场所。它与周围的飞来峰、冷泉亭、翠微亭、北高峰、南高峰等形成杭州西北山中的旅游胜地,每天迎接着成千上万的中外客人到此观光,为古寺增添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