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5。善化寺(2/2)

上方悬挂“威德护世”匾额,是明嘉靖七年

    (1528路城土所书。左右次梢间供四大天土,是明代泥塑的,横眉怒目,神态威严。由于供有四大天土,故山门也称天土殿。此殿建筑颇为独特,共有18根柱子,前后檐各6根,纵向立中柱6根,分布极为整齐。外檐斗拱五铺作单翘单昂重拱造,明、次、梢间使用两垛铺作,殿内纵中线柱上置柱头与梢间铺作。山门是全天会、皇统年间重建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金代寺院}l门。

    转过山门,来到了地处中轴线中部的三圣殴,也是金天会、皇统年间重建的。三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五脊顶,檐下斜拱宏大华丽,是典型的金代作法。殿内结构采用减柱法,空间开阔。4根主住和4根辅柱负荷梁架,配制方法既科学又特殊。殿中供奉三尊佛像:中间是毗卢遮那佛,左右两边是文殊、普贤菩萨,统称“华严三圣”,故名“三圣殿”。殿内西南角还保存有金大定十六年(1176)刻的石碑一块,上面刻的是朱弃在皇统三年(1143)撰写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朱弃是徽州要源(今属江西省)人,南宋建炎初年以通向使身份到金西京(大同),向全将粘罕陈述和战利弊。粘罕不听,先将他软禁劝降,后把他安置在大普恩寺中。朱弃在寺中呆了14年,在此设馆教书,深得人们的爱戴。他亲睹圆满法师含辛茹苦重修寺院的情景,深受感动。所以当寺院重修工程完毕时,他毅然应邀写下了碑记。这块碑记,是研究善化寺沿革的重要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