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团扇一曲足风流(2/2)

去手,行步顾影”(《世说新语·容止》注引《魏略》)。梁朝全盛时,贵游子弟“无不薰衣剃面,傅粉施朱”(《颜氏家训·勉学》)。《世说新语·容止》还记载道,名士王衍“恒捉白玉柄麈尾(拂尘),与手都无分别”。这也是赞美其手洁白光润如玉,正和桃叶称其团扇郎的手为“玉手”是一样的。

    吴声歌曲中的《团扇歌》是颇著名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四说,河间王元琛“有婢朝云,善吹篪,能为《团扇歌》”。或许就是吴声中的曲调。如果是这样,那么它已越过边界,唱到北方去了。

    团扇自然不是男性的专用品。下面两首诗便是描绘女子手中的团扇。梁代诗人何逊《摇扇联句》云:

    纨扇已新制,荡妇复新妆。欲掩羞中笑,还飘袖里香。

    “荡妇”并非现在所谓“**荡妇”。汉代古诗有云:“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游子)妇。”“荡妇”之语当即由“荡子妇”而来。但在南朝诗中,常用此语指“倡家女”即歌舞伎女。“欲掩羞中笑”,写她娇媚地笑着,又不好意思,故以扇掩面。“还飘袖里香”则是说摇扇之时,衣香、体香因风飘散。又梁武帝萧衍的《团扇歌》:

    手中白团扇,净如秋团月。清风任动生,娇香承意发。

    没有直接点明执扇者是女子,但从其描写看,无疑也是一位美丽的少女。“清风任动生”,是说她轻摇弱腕,清风便随着她柔和的动作徐徐而来。“娇香承意发”,与何逊诗“还飘袖里香”意思相近。“娇”字本来常形容女性神态、声音的柔美。萧衍《凤笙曲》“弄娇响,间清讴”形容笙乐,庾信《夜听捣衣》“新声绕夜风,娇转满空中”形容捣衣声,已颇觉新鲜。这里“娇香承意发”则形容香气。那香气柔美动人,又是由娇柔的女子身上散发出来,故“娇”字用得很贴切,更觉有新鲜感。“承意发”,似乎那“娇香”是随顺着美人的心意而散发的;亦是美人摇扇,有意要将衣香、体香散发出去。这样来写女子心理,真是极巧妙、极细腻的。但她当然不会托出这一番心思,所以实际是诗人自己的体会和想象,是他自己感受到的诱惑。

    何逊、萧衍的团扇诗,都描绘出一种脂香粉腻、艳冶娇媚的女性美。苏轼的《贺新郎》词也曾写了美人与团扇:“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虽然也是娇柔的形象,但在“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的石榴花映衬之下,却分明显示出高洁,其格调自与何、萧笔下的女性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