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陶谢风采(2/2)

有意识地将山水作为诗中主体,加以精心观察和集中描绘,而且写得又多又好的,是谢灵运。

    谢灵运是世家大族出身。他的祖父谢玄,是东晋时在淝水之战中建立殊勋的名将。他少年时即承祖荫袭封为康乐公。可是三十多岁时,东晋为刘宋所代,新王朝将他降爵为侯,虽对他仍然颇为优待,但并不给予实际的重要权力。他却自以为出身高贵,又有政治才能,本该参与权要的,因此满腹牢骚,愤愤不平。于是自放山光水色之间,尤其是浙东幽胜,更是他倾心之处。他和穷诗人陶渊明不同。他有得是钱财与势力,因此能修缮别墅,广占良田,凿山浚湖,尽幽居之美。每出城游玩,一去十余日不还,岩嶂千重,溪流百曲,无不尽历。甚至带着数百名随从,伐木开道,以至使邻郡惊疑,误以为山贼。为了登山之便,他还特制一种木屐,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唐代大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就是指这种木屐。既有这样丰富的游览经历,又富于写作天才,无怪乎成为山水诗的开山祖了。当他栖迟于始宁(今浙江上虞西南曹娥江东岸)山间别业时,每有一诗传至都邑,便为人竞相传抄,一夜之间,流布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宋书·谢灵运传》)。可见其诗受人喜爱的程度了。

    谢灵运山水诗的优点,一是如沈约《宋书》所说的,有“兴会标举“的情致。他对于山水的赏爱,远过常人;对于山水之美,感受敏锐,别有会心。发为诗篇,不仅描绘出山石溪涧的形貌,还表现出游赏时的淋漓兴致。他自称“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游名山志》)。为了生活,不能不为稻粱之谋;然而其性灵却只有在山水之间才融洽畅适;“名利之场”,断断比不上“清旷之域”。这种态度正是其诗中“兴会标举”的根源。二是他能以自然的语言,生动真切地绘画山水之美:

    岩峭岭稠叠,洲萦渚连绵。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过始宁墅》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耀。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七里濑》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

    陵隰繁绿杞,墟囿粲红桃。鷕鷕翚方雊,纤纤麦垂苗。

    《入东道路》

    有的清幽旷远,有的色彩明艳,皆或隐或显地透露出大自然的生气。至于如“崖倾光难留,林深响易奔”(《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写高崖深树的光色音响。“残红被径隧,初绿杂浅深”(《读书斋》),写暮春初夏的丰富色调,则都显示了诗人体物入微的细致感受。正是这些美丽的诗句,使谢诗获得了“如初日芙蓉,自然可爱”(钟嵘《诗品》)的声誉。

    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都给人一种远离世俗尘嚣的美好享受,使人清和其心,调畅其气。因此,后世常将他们二人并称,唐代大诗人杜甫便说:“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今日读其诗,论其世,想象其风采;尚友古人,也正有无尽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