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狱中赋诗(1/2)

    诗人毕竟是诗人,即使身陷囹圄,生死未卜,也依然不忘赋诗咏怀。

    顺治四年(1647)三月,钱谦益因受黄毓祺案牵连,逮系狱中,《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就是在冥冥的狱中写成的。

    黄毓祺字介子,江阴人。清兵南下后,曾在家乡一带招募义兵,从事反清活动。黄毓祺与牧斋夫妇的关系似不寻常。祝纯嘏《孤忠后录》载:顺治四年,黄毓祺起兵海上,谋复常州,“常熟钱谦益命其妻艳妓柳如是至海上犒师,适飓风大作,海艘多飘没。毓祺溺于海,赖勇士石政负之,始得登岸。”又计六奇《明季南略·黄毓祺续记》载:“毓祺将起义,遣徐摩往常熟钱谦益处提银五千,用巡抚印。摩又与徽州江某善,江嗜贿而贪利,素与清兵往还,窥知毓祺事,谓徐摩返必挟重赀,发之可得厚利。及摩至常熟,钱谦益心知事不密,必败,遂却之。摩持空函还。江某诣营告变,遂执毓祺及薛生一门,解于南京部院,悉杀之,钱谦益以答书左袒清朝得免,然已用贿三十万矣。”如果这些记载可信,那么说明钱、黄之间私谊甚笃,牧斋夫妇对黄的反清活动秘密予以支援。黄毓祺案发遭逮系,不免牵涉牧斋。牧斋心中自然也明白这一次似乎难以消灾弭祸,自觉难免一死,所以他在《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序中说:

    丁亥三月晦日,晨兴礼佛,忽被急征。锒铛拖曳,命在漏刻,河东夫人沉疴卧蓐,蹶然而起,冒死从行。誓上书代死,否则从死。慷慨首塗,无刺刺可怜之语。余亦赖以自壮焉。狱急时,次东坡御史台寄妻诗以当诀别。

    这篇序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着重叙述柳如是不顾自己病魔缠身,甘愿“冒死从行”,且担心牧斋身遭不测,誓上书代死,如“代死”不成,则愿“从死”。(柳如是对牧斋十分痴情,牧斋死后不久,她即自缢身亡,可以证明这一点。可见这里所说的“代死”“从死”,并没有半点的虚情假意。)字里行间对她的牺牲精神和倔强性格深表敬佩,感激之情流溢于笔端。

    序是牧斋获释后写的,心境自然与在狱中时不同。险恶的狱中环境,他想到的是死,所以才有“诀别”诗,且录两首如下:

    朔气阴森夏亦凄,穹苍(一作“庐”)四盖破天低,青春望断催归鸟,黑狱声沉报晓鸡。恸哭临江无壮子,徒行赴难有贤妻。重围不禁还乡梦,却过淮东又浙西。(其一)

    六月霜凝倍憯凄,骨消皮削首频低。云林永绝离罗雉,砧几相邻待割鸡。坠落劫尘悲宿业,皈依法喜愧山妻。西方西市原同观,县鼓分明落日西。(其五)

    牧斋锒铛入狱,时在夏季四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