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北上途中(1/2)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吴伟业在北上仕清的途中,想及自己的身世,不由地从心底发出深深的哀叹!这凄凉的声音,是哀号,是哭泣?不,这是比哀号哭泣更加令人难过的忏悔。

    吴伟业在明朝是位颇负声望的士大夫。他在弘光朝不愿与马士英、阮大铖辈为伍,任职仅二个月,即拂袖而去,也可见其为人的正直。入清之后,他赋闲乡里,隐居不出,以保持晚节。他在一些作品中也尽情讴歌那些能坚守气节的人物,如“还家苏武节,浮海管宁船”(《座主李太虚从燕都间道北归,寻以南昌兵变,避乱广陵赋呈》),“空余苏武节,流涕向长安”(《读史杂感》)等等,表明他对名节的重视。

    可是,当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用火与剑巩固其统治之后,为了收买汉族知识分子,利用科举或推荐的办法,给他们一官半职,使他们成为驯服的臣民。在江南总督马国柱以及陈之遴(吴的姻亲)等荐举下,昊伟业的思想动摇了,顺治十年,他开始考虑走上仕清的道路。

    这一消息传出之后,有人劝阻,有人惋惜。著名散文家侯方域(字朝宗)写了一封充满感情的信,规劝他要以名节为重,不要出山,指出“十年以还海内典刑沦没殆尽,万代瞻仰仅有学士”,因而“学士之出处将自此分,天下后世之观学士者,亦自此分”。言辞恳切,分析中肯。的确,在明朝遗臣中,能像吴伟业那样继续操守名节者,已寥寥无几。他作为一面旗帜,一旦倒下,将使那些不愿降顺清朝的士大夫感到失望。遗憾的是,吴伟业最终未能听从侯方域的劝告,依然决定仕清。侯方域去世(侯卒于顺治十一年)后,吴伟业曾写下一首《怀古兼吊侯朝宗》诗:

    河洛风尘万里昏,百年心事向夷门。气倾市侠收奇用,策动宫娥报旧恩。多见摄衣称上客,几人刎颈送王孙。死生总负侯嬴诺,欲滴椒桨泪满樽。

    诗借历史故事以抒写胸怀,侯嬴即借指侯朝宗。作者自注云:“朝宗归德人,贻书约终隐不出。余为世所逼,有负夙诺,故及之。”可见“死生总负侯嬴诺”,正是诗的主旨所在。当年梅村辜负了侯朝宗的一片真情,如今侯已作古,令诗人感伤不已。

    梅村一再表白,再仕清廷,系“为世所逼”。他在《与子暻疏》中更是不厌其烦地说:“不意荐剡牵连,逼迫万状,老亲惧祸,流涕催装。同事者有借吾为剡矢,吾遂落彀中不能白衣而还矣!”梅村仕清固然有朝廷逼迫等种种客观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他守节之志未坚,思想上的动摇,再加上性格懦弱,使他别无选择,只能走上仕清的道路。

    梅村身仕两朝,很自然引起一些遗民的不满。刘献廷《广阳杂记》有一段记载:

    顺治间,吴梅村被召,三吴士大夫皆集虎丘会饯,忽有少年投一函,启之得绝句云:“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举座为之默然。

    像这类的冷嘲热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