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陈圆圆与吴三桂(2/2)

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明亡后,上至遗臣,下至黎民百姓,都对吴三桂出卖民族利益的行径恨之入骨。吴伟业在《圆圆曲》中说出了人们想说而又不敢说的心里话,反映了人们的意愿,这也是此诗之所以能不胫而走的奥秘所在。应该说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诚然,作者选择陈圆圆作为此诗的主人公,显然并非为陈圆圆而写陈圆圆,而是有更深一层的目的在。尽管如此,作者还是花费大量笔墨去描写这位出身卑贱而后成为王侯夫人的历史性人物,因为她的生平际遇正反映了朝代的兴衰更迭。诗中对她的前半生经历,如出生姑苏,沦为妓女,以及被外戚强聘,献入宫中,终被挤遭遣等等,仅作简略的交代,重点则是描述她与吴三桂邂逅相遇后的情景,从初见、定情、携归、离别,至相迎、重圆、入陕、进川等等,情节生动,波澜起伏,且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很大,作者却能够有条不紊让这些事情围绕着吴三桂叛明降清的活动而展开,因而在“红颜流落”的背后,深深隐藏着作者的亡国之痛。

    陈圆圆最终结局如何?因限于写作年代,诗中未能写明。据《觚剩·圆圆》载,吴三桂镇守云南后,“居久之,延陵(吴三桂)潜蓄异谋,邢(陈圆圆本姓邢)窥其微,以齿暮,请为女道士。霞帔星冠,日以药垆经卷自随。”所以有一种说法,陈皈心净域,乞女道士以终。至于吴三桂,因康熙时议撤藩,他又起兵反清,自称周帝,后病死。这些都是后事。

    《圆圆曲》长达五百四十九字,读来却无沉闷冗长之感,显示了诗人卓越超群的艺术才华。由于梅村精熟诸史,兼及百家,诗中用典颇为自如,这也是构成此诗的特色之一,但也引起后人的批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以《长恨歌》之壮彩,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事不办,白吴优劣,即于此也。不独作诗为然,填词家亦不可不知也。

    我们觉得,笼统地以用典的多寡来品评吴、白诗歌的优劣,未免失之偏颇。但无需讳言,梅村某些诗篇,因用典过多,以致造成晦涩难明的情况,也确实存在。

    《圆圆曲》问世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据陆次云《圆圆传》载:“梅村效《琵琶》、《长恨》体,作《圆圆曲》以刺三桂,曰‘冲冠一怒为红颜’,盖实录也。三桂赍重币,求去此诗,吴勿许。”这一传说,可靠性如何,有待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军人出身的吴三桂如读到此诗,他的脸色是不会好看的。因为讽刺的力量,会刺痛人们的神经。任何一个正常的人,是谁也逃脱不了这一规律的。

    杨际昌在评这首诗时说:“吴梅村歌行,大抵发于感怆,可歌可泣。余尤服膺《圆圆曲》,前幅云:‘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后幅云:‘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使吴逆无地自容。体则元、白,可为史则已如杜也。”(《国朝诗话》)这一评论,很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