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南明覆亡的反思(2/2)

巡抚路振飞。诗中揭露马士英等权奸以拥立福王为资本,徇私弄权、排斥异己的行径。这种种事迹,向人们揭示出由于朝政极端黑暗**,弘光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

    诗最后以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守节不屈,终于载誉归汉的故事,借指左懋第。崇祯十七年五月,福王立,朝议遣使北上,与清廷通好议和,乃拜左懋第兵部侍郎,以兵三千人护行。顺治二年六月,左闻南京失守,恸哭不已,终因不愿降清,被诛。左懋第虽守节拒降,然却不能挽回弘光朝的覆亡命运。“空余苏武节”云云,实是沉痛之语。

    下面再引一首:

    闻筑新宫就,君王拥丽华。尚言虚内主,广欲选良家。使者螭头舫,才人豹尾车。可怜青冢月,已照白门花。

    (十首之五)

    如果说前一首主要是针对那些权倾朝廷的奸佞之臣,那么这一首则直指弘光皇帝;前一首写朝廷的政治**,这一首则写宫廷内的荒淫生活;前一首表现朝政的种种黑幕,这一首则仅从一件事——选美女来反映,以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宠爱张丽华、孔贵妃,借以再现弘光朝广选妃嫔的丑恶一幕。

    在拥立福王朱由崧的过程中,张慎言等人指责福王“贪淫、酗酒”等所谓“七不可”,遗憾的是,福王即位后,非但不思悔改,而且变本加厉,终日只顾饮醇酒,选美女,民间讽刺他为“老神仙”。有关这方面的记载颇多,这里摘录几条:

    时上深居禁中,惟渔幼女、饮火酒、杂伶官演戏为乐。修兴宁宫,建慈禧殿,大工繁费,宴赏赐皆不以节,国用匮乏。

    (《明季南略·朝政浊乱》)

    除夕,上在兴宁宫,色忽不怡。韩赞周言:“新宫宜欢。”上曰:“梨园殊少佳者。”赞周泣曰:“臣以陛下令节,或思皇考,或念先帝,乃作此想耶?”

    (《明季南略·韩赞周泣对》)

    八月初二日丁巳,科臣陈子龙奏:“有中使四出搜巷,凡有女之家,黄纸贴额,持之而去,闾井骚然。”

    (《明季南略·诏选淑女》)

    二月二十三日,命礼部广选淑女。……浙江巡抚张秉贞、内官田成得出示嘉兴,合城大惧,昼夜嫁娶,贫富、良贱、妍丑、老少俱错,合城若狂,行路挤塞。苏州闻之亦然,错配不可胜纪,民间编为笑歌。

    (《明季南略·声色》)

    吴伟业在《鹿樵纪闻》中也有多处记载,这里不再引述。诏选淑女的闹剧,扰得“闾井骚然”,正在这时,清兵已渡江南下,进逼南京,福王仓皇出逃,这些妃嫔全被清兵掳去。“可怜青冢月,已照白门花”。妃嫔的可悲命运,令人感叹!陈后主的荒淫昏庸,历史上是有名的。而福王朱由崧显然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胸无大志、不图国事、整日以声色美酒作伴的人,怎能承担起“中兴”之责?议立福王本身就已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他的可耻而又可悲的结局,应该不仅仅看成是个人的悲剧,而且也是历史的大悲剧。

    《读史杂感》十首,不愧为“诗史”之称。善于用典是吴诗的特色之一,而《读史杂感》尤为突出。也许因诗中触及时事,未便直言,所以几乎无句不用典。诚然,用典得当确能使诗歌显得精炼含蓄,增添诗的思想容量,而昊伟业之所以能运用自如,而且贴切自然,不牵强附会,是得力于他对经史典籍的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