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洛神形象的嬗变(1/2)

    当我们诵读曹子建的《洛神赋》,陶醉于洛神那“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轻盈体态,忘情于她那“陵波微步”、“若往若还”的步姿,醉心于她“含辞未吐,气若幽兰”的表情,倾倒于她“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的言辞时,恐怕很少有人会想到,洛神在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本来面目,原是一个淫逸放荡的女神吧?洛神的形象,从上古神话嬗变到今天为我们所熟悉的那样,其过程是饶有兴味的。

    中国的神话,虽然没有像希腊神话那样比较完整地流传下来,但不幸中之大幸的是在其他性质的著作中犹存其鳞爪,令我们尚可想见其崖略。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就曾经在他的楚辞作品中援用了不少上古的神话传说,其中也提到了洛神。洛神名叫宓妃,据《汉书音义》引如淳的说法,她是伏羲的女儿,后来溺死在洛水中而成为洛神。“宓”就是“虑”的俗体,而“虑”、“伏”二字同音,故在上古可以通假。在武梁祠的石雕上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中,我们都能看到传说中降伏百兽的伏羲与他的妹妹和妻子女娲(犹如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与赫拉也同是兄妹结成的夫妻一样)的合像。两者都上身是人躯,下身则是相互盘绕的蛇尾。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想出,宓妃溺死后才化为洛神的说法已经是经过汉儒改造过的,因她本是大神的女儿,不必死后才化为神的。屈原的《天问》中有这么几句:“帝降夷羿,革孽夏民。何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大意是天帝降生后羿到世上,是解除华夏人民的忧患的。他为什么要(逞其私欲)射走河伯而娶洛神为妻呢?古代写“洛水”为“雒水”,到三国魏时才改“雒”为“洛”。故“雒嫔”即“洛嫔”。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推测到,洛神曾经是黄河之神——河伯的妻子,后来后羿射走河伯,将她夺去作了自己的妻子。看来中国神话中的这位大英雄后羿,还真有些与希腊神话中的人英雄赫拉克勒斯(Herakles)在许多地方颇为相似呢!我们知道,赫拉克勒斯也曾与一个河神为争夺美女为妻而角斗,并且射伤河神而娶了那女子。这两个分别处在地球东西半球的无敌英雄,本来都可以不死,但在不同情况下受了另一个妻子的欺骗,失掉了不死的良机。赫拉克勒斯是被嫉妒的妻子骗穿上染有毒血的衣服而死,后羿则是被嫦娥窃去了西王母那儿得来的不死药而不得长生。后羿所立下的功勋与赫拉克勒斯的十二项壮举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射下了晒焦庄稼使“民无所食”的九个太阳,还“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断修蛇于洞庭,擒封稀于桑林”(《淮南子·本经训》)。他还射死了“其状如牛而赤身,人面马足”,“其音如婴儿”(《山海经·北山经》)的食人怪兽猰貐(或作“窫窳”)。然而,后羿在爱情方面似乎比赫拉克勒斯更加不幸,因为嫦娥决不是他妻子中惟一不贤慧的,从屈原《离骚》中对宓妃的几句描述中看来,她更是一个淫逸失检的女子:“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这里的“穷石”是后羿的领地,所以后羿又被称作“有穷氏”;“洧盘”则是神话中源出于太阳止息之地崦嵫山的一条河。你看这宓妃晚上虽回到后羿那里,早晨却远远地跑到世界西端的洧盘去洗头发了,又以她的美丽而骄傲,成天无节制地嬉戏游乐,难怪屈原在想像中要离开她而别有所求了。

    洛神在原始神话中所以会具有那种经历和品性,或许是不难揣测的。古代神话中的神祇,本来就大多是原始人类将自然界或自然现象拟人化的产物,其形象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