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登楼(1/2)

    “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这是出自《诗经》毛《传》中的一句老话。但后来文人学士登高作赋,却大多抒写其怀才不遇的怨思。东汉末年,王粲因西京长安骚乱,南至荆州依附刘表,但不被重视。在荆州期间,他曾登麦城(旧址在今湖北当阳东南)城头,写了一篇著名的《登楼赋》,从中抒写了对战乱不休的优思,希望能在太平之日,凭借帝王的力量,干一番事业。

    代宗广德二年(764)春,严武又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原在阆州(今四川阆中)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欣喜异常,马上回到成都草堂。在一个暮春,诗人登楼凭眺,目极千里,俯视江流,仰观山色,念天下多难,战乱频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作了一首《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春满大地,楼前花开,原是可喜可悦之事,但诗人反觉繁花撩愁,触目伤心,似乎有悖情理。首句突兀奇崛,令人错愕,以激越之声,笼罩全篇。这和他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是同一“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的表现手法,而语更警拔。如果将前二句掉转,换成“万方多难此登临,花近高楼伤客心”,辞意就很明白,只是神味索然,已成平调。颔联言锦江春色与天地俱来,玉垒浮云与古今俱变,指天顾地,气象雄伟,俯仰弘阔,壮丽非常,天地的高迥、时代的变迁,尽见于此,为前人称颂不已的名句。清代学者纪昀评这首诗,赞道:“何等气象,何等寄托!如日月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瀛奎律髓汇评》引)

    在杜甫作诗前不久,即广德元年十月,吐蕃攻陷长安,代宗出奔,全赖郭子仪收复京城,君臣返驾,这就是诗中所说的“朝廷不改”;同年十二月,吐蕃又攻陷松、维、保三州,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寇盗相侵”。但“终不改”,只是幸而不改而已,实际上当时唐王朝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莫相侵”,只是希望其不要侵犯而已,实际上吐蕃随时都有侵犯的可能,句中含有无限的感慨。清人申涵光称这两句诗可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