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中国月亮照外国(1/2)

    祝允明的《关山月》是一首用乐府古题写作的诗,初读起来,好像面目陈旧,细细品味,却颇有新意:

    明月度关山,中天照胡汉。十万良家子,嫖姚甲待旦。胡儿秋牧马,天子晓射雁。亦有王明君,独抱穹庐叹。

    值得注意的是,这诗不像传统的边塞之作,完全站在单方的立场。它主要是写双方的军事对立,并通过王昭君这个历史人物,抒发对无穷尽战争的悲哀。诗的头两句,就有些异样。“明月度关山,中天照胡汉”,不论有意还是无意,都包涵了这样的意思:在中国之外,别有一个广大的世界。另一首乐府古题诗《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更明白地说:“汉月亦胡没”,可为佐证。原来,在祝允明的诗歌世界中,月亮虽从中国升起,却在异国落下去。简而言之,是中国月亮照外国。

    读者也许就要问:何处来专属中国的月亮,知道月亮不仅照中国,也值得一提吗?这样反问是因为受了现代教育的关系。在重视“华夷之辨”,文化上持自我中心立场的古人看来,华夏以外的地方,都是没有文明的荒蛮之地,根本就不值得注意。所以,尽管他们不是不知道中国以外还有人群生活着,但在习用的语汇中,“天下”就是中国,中国的边缘,就是“天涯”了。至于月亮,在中国文学中有着浓厚的感**彩,常常是客子与故乡、与思妇之间的媒介。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典型的中国诗歌情调。诗人们不会想像它会照耀异邦。再说月宫里住着嫦娥、吴刚,他们跑到外国的天空上干什么?传统的边塞诗常写到月亮,即月亮已经到了边陲,却仍然只属于中国和中国人。陈后主《关山月》说:“秋月上中天,回照关城前”,显然是不想出关的样子。至于唐人沈佺期“汉月生辽海”,翁绶“徘徊汉月满边州”,更是明确贴上了专用标志。王昌龄的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也隐隐有这样的意思。在这样的传统中,祝允明的诗显然有些异样。问题不在于是否知道月亮也照外国(这是前人也知道的),而是其中所透露出的某种世界意识。

    这并非强拉硬扯。明以前的元朝,是个异族统治的、疆域极其广大的政权,与外界的交往十分频繁。明永乐时,中外交往仍然很多,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距祝允明出生只有半个世纪。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费信著有《星槎胜览》,巩珍著有《西洋番国志》,马欢著有《瀛涯胜览》,这使国人对异域的知识,不再那么空洞疏漠。从祝允明个人来说,他所作《前闻记》,专门记载了关于郑和航海的某些史实,又曾为黄勉之《西洋朝贡典录》作序,均可证明他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另外,祝允明与日本人也有个人交往。钱谦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