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古典诗词漫话·纵放悲歌 > 明中叶江南才士(总论)

明中叶江南才士(总论)(1/2)

    本书谈论的对象为明中叶江南才士诗,这是从时代、地域、人群三方面划出的一个范围。不过,明中叶的江南地区,究竟出现了什么情况?所谓“才士”,又是何等样人呢?却须在欣赏他们的诗之前,先行加以探讨。

    明中叶的江南城市,工商业之发达,经济、文化之繁荣,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时代,及同时代其他地区。唐寅有《阊门即事》诗,写苏州阊门景象,那是非常热闹: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工商业发展起来,许多变化就跟着来了。本来,中国是一个以官僚为中心的等级社会。但是,商人聚集财富,往往比做官还要快,发了财,就难免摆阔气、撑门面,弄得派头比官老爷还要大。而且,金钱还直接侵蚀了国家的权力。像《金瓶梅》里所写的西门庆,就是个大商人,他凭着万贯家财,从县衙门直打到太师府,一些低级官吏简直成了他的奴仆。这样,贵贱之分,难免有些混淆,井然有序的社会结构,也被搞得混乱起来。

    金钱大量集中在城市里,就要有花钱的场所。于是,商铺、妓院、赌场,酒楼、茶肆,纷纷建立,流光溢彩,在这里煽起奢靡放纵的风气。当然不会只是有钱的商人在这里享受,官员、士绅乃至普通的市民,同样受到奢靡风气的浸染。这样,又造成对传统思想的破坏。

    中国素称“礼义之邦”。讲究礼义当然不错,但须知礼义并不是抽象的东西。在旧礼义中,包涵着这样一些重要内容:一是教人服从,服从社会的思想权威,服从国家的政治权威,以及女子服从男性,小辈服从长辈;二是教人以安于贫困,切不可贪图富贵,追求享乐;三是教人把道德教条看得比性命还要高。特别是宋代的程朱理学,把这一套发展到极端。程颐说,女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朱熹说,要“存天理,灭人欲”。明代立国以后,就以程朱理学作为社会的统治思想。

    其实,追求生命**的满足,追求个人的自由发展,原本是人类社会中最根本、最活跃的动力。制定这样的“礼义”,其实质就是为了抑制人的**,抹杀个人的价值,防止因为利益竞争而产生动荡,以便维护社会统治秩序。至于统治集团本身,嘴上说的,自己并不照着做。这样,道德就变成虚伪的东西,人性在虚伪道德的压迫下,呈现扭曲的状态。而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日益增长,必然对陈旧的道德教条提出疑问:为什么与生俱来的**、物欲成了莫大罪过;为什么个人没有自己的思想权利乃至生活权利?为什么可以做的事情不可以说?

    这些怀疑在一般民众中还只是直觉,在知识阶层中就成为理论的推究,由此形成新的社会思潮。这种新思潮的代表,起初是明中叶兴起于浙江、后来蔓延到全国的王阳明的“心学”,特别是王学的激进派如王畿等人的学说;到了明代晚期,再由充满异端色彩的李贽推向最**,后来随着李贽的被害而走向低落。其基本的内容,就是要求承认个人的尊严,尊重人的情感,肯定人的**,推倒禁锢人性的假道学。如果放到世界范围来看,明中后期正是西洋的文艺复兴时代,这种新思潮同文艺复兴确实有若干相似的地方。

    明中叶时,江南城市在全国来说,经济最发达,思想最活跃,文学艺术也最早表现出新的趋势。其主要代表,就是人们通常称之为“才士”或“才子”的一批文士,最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