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如何修证佛法 > 《如何修证佛法》 第04讲

《如何修证佛法》 第04讲(2/2)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

    注意这个“知”,你那个知道妄想起来的那个知,那一点的关系,加上执着这里面的构想,说妄因缘,说妄想是因缘所生,如果你明白了妄想自性本空的话,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了,本空嘛!

    何况不知,推自然者,至于那些认为这些生命的心理根源,是因为自然而来的,就更不要谈了。

    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所以佛说,我上面告诉你,我们这个五阴——色、受、想、行、识,在发挥作用时,各有不同。归根结底,五阴虽不同,但都是一个大妄想。

    世尊接着就五阴的妄想性质各作解说,而后总结说:是五受阴,五妄想成。这五种感受的阴境,就是五种妄想的形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你们如果想知道他们的构成的因素和范围的话,现在我告诉你。

    五阴第一个是色阴,唯色与空是色边际。一种“形”或“相”的呈现,就是色;相对于“色”的呈现,那就是色的消失,也可以说是一种“空”。由于这个“空”是物理世界的空,或者心理概念上的空,严格说,也是一种“相”,是“空”的“相”,所以仍属于色阴的范畴。这也就是唯色与空,是色边际的道理。

    唯触及离,是受边际。譬如我们手一碰、一离,是受阴范围里两大现象,这还是以大原则讲。如有些人与朋友分开,心里的感受很难过,那不是这个触,而是“想”所构成的触。这五阴还要重重打滚的,等于中国算命讲五行,错综复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里头身心互相影响很大。

    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在想阴的范畴里,有记得和忘记,两大作用型态的呈现。忘了就是对某件事情想不起来了,在“想”的天地里,呈现一片模糊,无记的相,所以同“记”一样的,属于想阴的范畴,只是“记”与“忘”是相对的两种现象。

    唯灭与生,是行边际。在行阴的范围里,则是“生”“灭”两大相对作用型态的呈现。

    湛入合湛,归识边际。这就很难解释了,湛就是澄清,心境到了澄澄湛湛,空灵一片,这是上一个“湛”。“入”,进入那个自性本体的,了无所有的,澄澄湛湛的境界,就是湛入合湛,这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性的范畴。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这是五阴的根元,这五阴就如同中国文化的五行,是同样的麻烦和复杂。五大因素间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佛经里头有一部叫“五蕴论”,但是还没有讲得清楚。在印度的十二因缘,也是根据十二个时辰来的,等于中国文化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无明就是子,无明缘行,行就是丑,那是另一套学术研究了。从前大陆上的大庙子,当方丈要收徒弟时,用达摩一掌金来看,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生的,算出来是可以出家,或没有佛缘不要出家。达摩一掌金就是根据十二地支来的,十二地支是十二因缘来的。你说灵光嘛!佛法讲一切唯心,大禅师大方丈们,就不用这一套。

    生因识有,灭从色除。一个凡夫的生灭,色没有了叫作死亡。修道则灭从色除,先在身体上想办法。如果身体的障碍除不去,五阴脱不掉,那有什么用呢?闭起眼来打坐,只不过在这个身体里头打滚。这里不舒服,那里舒服,这边不通,那边通了,转来转去都不出这个身体。就象禅宗祖师骂人的话:闭起眼来,在那个黑山鬼窟里头作活计。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五阴的解脱是一步一步来,是科学的,是没有办法违反的原则。当然有人一上路,也可能先从行阴或识阴解脱,步骤并不是完全固定的。顿悟是讲见地,渐修是讲修证。见地真到了,后面修持的事相就必定已到。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见地真到了,正好修行。

    这本经书的重点在修证。前面七处征心、八还辨见是讲见地,后面统统讲的是渐修。换言之,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修证方法。事实上,渐修不离顿悟,顿悟也不离渐修。

    你的构想是整套的计划,由初步开始打坐,一直到修持,想向大家作系统地解说,现在仍是先搜集资料。

    佛反对神通,但在几次重要说法时,他现了神通。第一次是阿难出了毛病,佛嘱文殊菩萨赶快去救他。楞严经上讲,释迦牟尼佛两腿一盘,顶放百宝无畏光明,光中生出千叶宝莲,有佛化身结跏趺坐,宣说神咒,敕文殊师利将咒往护。

    为什么佛不自己去救?或者显神通,两手一抓,把阿难给抓回来,为什么?这都是话头。第二次从面门放光,第三次从胸卐放光,第四次从五体放光,第五次从肉髻放光,每次放光都不一样,为什么?这些都要研究。

    有些经典花样特别多,像法华经里,统统讲故事,而故事里头找不出什么。其中第一个故事,佛一上来,就清堂了,佛也没开口,五千比丘就走了,为什么?这些处处都是问题,大家都被其中的哲学思想迷住了,叫好!认为这些重点很了不起。我写楞严经大义今释时,把地狱天堂略掉了,因为现在没人相信,实际上那里头大有学问。为什么人变畜生?看得我毛骨悚然,就是说,你一个念头,一个情绪动错了,那个因果就来了,这几十年中看得多了,时代不同,因果更快了,这一部分在修持上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大家认为最难懂的是“七处征心,八还辨见。”其实,那不过是在文学上搞来搞去,还容易懂;但真正的学问是在最容易看的地方,那也就是最难懂的地方。

    现在讲七大的解脱——地水火风空觉识,只谈前面有关身体的四大。现代人打坐最喜欢搞气脉,什么三脉七轮等等,专门在身体里头玩。注意啊!那不过是色阴境界而已,在这里头搞来搞去,花样多得很,玩得你晕头转向,头都昏了,方向都迷掉了。

    如果明白了理,就知道不在这个上,不在四大——地水火风上,四大是一念所生,今天讲念头,只知道心里的思想是念头,不知道连这个四大也是念头,楞严经上都指出来了。

    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中,阿赖耶识颂二: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根身器所指的根是六根,身是人体,器是物质世界,都是这一念变来的。这一念就是业力,念转得过来,业力也转得过来。所以禅宗了心,就是了这一念,这一念就是五阴,就是八识。修是修这个,不是光修第六意识。第六识一念一念来,也一念一念地去,所以你一念不能了第七识、不能了第八识,还学什么禅!

    我们平常只在心中搞一点意识清明,那是第六识一部分的事,差得远啊!到了临死时,四大要分散时,你平常所得的清净,所得的功夫,一概用不上了,因为单单一个第六意识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婴儿生下来,第六意识没有分别,老年糊涂了,也没有用,可是那第七、第八识还在作用,这一点要知道。所以临死时,你叫他念佛,他说:“不行了,不行了!”真是不行了,但是你怎么还会说话呢?这时第六意识涣散了,只能起一部分作用。所以,一念不了第七、八识,你学什么禅,了什么念!

    那么第七、八识能了,地水火风四个部分在哪里呢?先讲火大,楞严经云:

    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见到空性就是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所以我们的根本老师释迦牟尼佛,教了很多的宝贝给我们,我们都不知道。很多人打坐,身体发暖,就以为拙火起来。我说你去检查检查,可能是病态。四加行里的发暖,暖与软是配合起来的,得暖后就返老还童了。见到空性岂只丹田发暖,你若见到空性,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有些人打坐听呼吸、数息,性风真空,性空真风,呼吸是风大,是生灭法,但靠这个对治身体,也不是没有用,不过对悟道没有帮助。真正的悟道是性风真空,性空真风。

    物理世界都是现象,能变成火、气流、电。这些现象后面所隐藏那个体的功能,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它同心物是一元的,心理所到达之处,物理就到达;物理所到之处,心理也就到达,这两个并重,彼此没有轻重的分别。

    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都是你造的,所以你作功夫时,觉得有身体某一部分发烫,以为是气脉通了。老实讲,那是你的妄想造成的通,美名其为修炼,讲不好听是你妄想打得好大哦!如此而已,这不是道。这是随众生心而感应,你向这一面求,他的功能就向这一面发展,所以称为循业发现,跟着你的业力转。“发现”用得好,不是发明,是宇宙本有的,不是创造的,不过被发现罢了。

    这些搞清楚了,才好修行,还有好多要点一时说不完,下次再说,现在转到法华经。

    现在中国人讲修证,尤其是禅宗,提到两部经典——法华及楞严。法华经比楞严经来得早,南北朝东晋时代就传过来了。这本经影响中国文化很大,在文学、学术上,经常可以看到法华经的东西。

    智者大师师徒二人,创立天台宗,就是宗奉法华经。很多过去学“般舟三昧”的高僧们,修持都走法华经的路线。真讲这部经太难了,这才是真正的一乘佛法。

    以前几次禅七时,都会讲到释迦牟尼佛为何拈花,迦叶尊者为何微笑。我去年在关中,有一个感想,写了一首诗,答一位要出家的老朋友:

    禅自拈花一笑来 灵山花蕊满灵台

    如何净土华严界 又道花开见佛回

    佛在灵山会上,天人供养的花太多了,满了灵台。有一件事很奇怪,佛教一直都与花有关。然后,我再给朋友一个话头:

    莫妄想,费疑猜 头陀一去首空回

    东风正放花千树 尽向南华觉后开

    提到法华经,为什么拈花?为什么微笑?你站在那里看花,话头就来了。你懂得花,你也差不多知道怎么修持了。一颗种子,怎么开花?怎么结果?

    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同庄子一样,都是寓言故事,尤其提到讲经的功德怎么大。印度的文化,一句话写了一大堆,不过,耐心研读,每句话都有道理。这本经处处都是话头,它是真讲修持功夫。

    法华经卷一:序品第一,东方现瑞,佛放光动地,弟子们认为这一次传**了,一定大不同,然而五千比丘却先退席,认为这个老师不行,变妖道了,退席而去。阿弥陀佛在西方,而法华经则专放东方光明——东方现瑞。这部经典统统都是故事,每个故事都是话头。佛的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子,起来问法。

    佛放那么大的光明,排场那么大,却说:算了!算了!我的法太不可思议,不再讲,你看五千比丘都退了。在法华经卷一方便品中说:止!止!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人都有傲慢心,尤其是学佛的,自认懂得佛。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那是佛,不是你。佛说,许多有增上慢的人,对于我要说的法,他决不会信的。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注意!这是见地,尤其我们学佛更要知见正,佛法不是靠思想去搞,佛在这里告诉我们,真正的佛法不是你思想意识分别所能解释得了的。下面一句很严重,我们也白学了,唯有诸佛乃能知之。真正的佛法,只有佛知道,到了佛的那个境界才真懂。难怪那五千比丘要退席了,唯有佛才能懂,那我们何必要学呢?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他说一切佛出现世间,只为了一件事,这件事叫大事因缘。换句话说,佛说佛法只有一乘道,只有一个东西,你懂了就成佛。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出现于世。

    注意!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之见、入佛之见。悟要悟道,入要证入,法华经就是开、示、悟、入,最后要证道。

    此众无枝叶,唯有诸真实。五千比丘走了,渣子都出去,留下来都是好角色,都是心里头清净、够格的人选。

    我虽说涅盘,是亦非真灭。没有一个涅盘是断见,是去了不来的。什么是涅盘?一种现象——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注意!楞严经刚刚提到的——本性,你要悟,哪里去找?“诸法”讲万有一切,不论精神的、物质的,一切世界万有的事相,都在生生灭灭,变化万端。为变之前,及既变之后,乃至变动的过程中,本来就在涅盘中。本来就是寂灭的、清净的。要懂得这个,先要了解这个,这就是参禅,禅宗经常提到这一句。

    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你现在去行愿、修证,来生成佛。注意!这是他对出家弟子小乘众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讲的。

    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没有三乘,只有一乘,这一乘是什么?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把前面的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和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连起来是很好的一副对联,你一看就懂得大纲了。佛说这个菩提在哪里?就在这里。乃至到了地狱、天堂里头,他也就在地狱、天堂里。就算你在磨道中、六道轮回中,他都跟着你。诸法都在本位上,这是本体的功能。至于现象呢?世间相常住,世间万有的现象,就是他的现象,所有的作用,就是他的作用。

    于道场知己,导师方便说。成了佛,你坐在这个位子上,一悟就是你的道场。知道了这个以后,你可以方便说法,怎么说都是它。

    法华经的重点又来了,佛很慈悲,第一、第二品还给我们提重点,因他对小乘说法,怕他们智慧不够,只好明说了。

    下面对大乘菩萨说法,他只说故事,要你懂。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成道与悟道的人,他怎么说都对,由世第一法到大涅盘寂灭境界,他悟到这个道了。所以佛说他在说法时,虽然介绍了各种的修行法门,有时说小乘,有时说大乘,其实都是方便而已。

    所以佛在涅盘经上说,我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字。为什么没有说呢?因为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对那个形而上的本体而言,都是方便而已。所以虽然开示了种种法门,都是方便,所谓世间法,也就是佛法。

    法华经这样讲,维摩经也是这样讲。所以法华经最后说,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一切为生活做的事都是佛事。出家人注意啊!我不是偏向在家人讲的。法华经上说: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这中间只有一个法门,并没有在家、出家之别,也没有出世、入世之别。

    下次我们再继续讲。大家注意:这个课还是向见地、修证、行愿的方向进行。现在还在**华经见地、见性方面的资料,没有说修证,以后会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