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亦新亦旧的一代 > 《亦新亦旧的一代》 第11章 新旧教育的变革

《亦新亦旧的一代》 第11章 新旧教育的变革(1/2)

    上文讲到过去中国的读书受教育,和考选人才的办法,以“四书”、“五经”作为标准,是由宋儒理学兴盛之后,自王安石的首倡开始。至于用“八股文”作考试取士的定式,是由明初开其先例。废止科举和“八股文”改以“策论”作考选的标准,则自戊戌政变以前,由康有为、杨深秀的上书力言其弊,而得光绪的同意实施,下诏正式废止,才结束了历史上以“八股文”考试的旧帐。但完全停止科举考试的制度,兴办近代学校教育,则是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年)以后的事。

    从中国教育思想的演变史来讲,废科举、办学校并非自光绪末年才开始。如果要了解这一代六、七十年来教育的演变,以及今后教育的趋向,追溯远因,应该要从鸦片战争以后,太平天**兴和满清中兴的时期开始探寻,才能找出它的前因后果。换言之,近代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刺激,开始举办学校教育,其初是受实用科学的技术所影响,和军事上的需要而开此风气之先。废“八股”、废“科举”,在满清末代而言,是受到时势的逼迫,仓卒应变的事。并非如日本明治维新一样,变则全盘通变,有计划地变得干净利落。

    自鸦片战争以后,满清政府迫于洋务的需要,从咸丰十年(一八六○年)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开始,到了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因总理衙门的请求,为了翻译外国语文和熟悉洋务的需要,于京师(北京)设立“同文馆”。但是当时“同文馆”招收生徒,指定专用正途的科甲人员。除了学习外国语文以外,第二年,又增设学习西洋的天文、算学。可是当时朝野的保守派,对于“同文馆”的设置,力持反对的阻力也相当的大。

    到了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开始派遣知县斌椿率领官生赴欧洲各国游历。那时所谓的官生,大都从“同文馆”出身。在这个时期,由左宗棠发动船政之议,由沈葆桢负责办理造船工作,有关造船的技术职业教育,已经在半洋半旧的方式下开始了。

    再到光绪二十一年(一**五年)。张之洞奏议仿照德国制度,设立陆军及铁路学堂。二十三年,张之洞又奏设武备学堂。一直到戊戌政变那年,才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又设立京师大学堂,又诏改各省书院为学校。不过那时所谓的经济特科,并非现在狭义的经济学(Economics),那时所称的经济,是旧观念的经纶济世的通才之学。同年五月,又诏废“八股文”,改“科举”的考试文章为“策论”,跟着又诏各省府厅州县设立学校。再到光绪二十九年(一九○三年),才正式颁布学堂章程。

    三十一年(一九○五年)再诏停“科举”,再举经济特科,设立学部。三十二年(一九○六年),宣布教育宗旨。

    我们简略地了解了从咸丰十年(一八六○年)开始,中国接触了西方文化,逐渐改变固有的教育制度。到现在,已经有了一百年上下的历史。时代的推移迭相更改,历史的变革频仍。由此而看东西文化的交流,以及新旧教育制度的改革演变,对于国家民族的兴衰得失,便会产生无限的感慨。

    我们现在以“温故知新”的态度,先把满清末期(光绪时代)有关变革教育制度的大要史料,重新翻阅一遍,然后再来讨论这一代教育与现代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便可“观今鉴古”而求出它得失利弊的前因后果。

    附录资料

    光绪十三年开始,由总理衙门奏定出洋旅游历人员章程十四条,是继同治以后派遣出洋留学考察,输入西方文化的实施办法。如云:

    一、每年经费四万余两,以十员或二十员为额。二、考试人才,以长于记载、叙事有条理者入选。三、量官阶高下,酌给薪水。四、准开川资,准带仆役。五、游历年限。六、预支薪水。七、船价车价报销。八、游历地方川资。九、游历各地详细记载。十、各国语言文字科学,审择学习。十一、游历回华,应自明心得及着述。十二、由使臣领事保护照料。十三、各员先后具报启程。十四、父母老病不愿出洋者,准呈明免行。

    张之洞初在两广总督任内,设立陆师学堂。到了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奏陈练兵改用洋操,设江南自强新军外,又在十二月,奏设陆军学堂及铁路学堂。奏谓:

    “自强新军开办情形,业已陈奏在案。德国陆军人员无一不由学堂出身,今欲仿照德制,练成劲旅,非广设学堂,实力教练,不足以造就将才。光绪十二年间,天津地方,曾设立武备学堂。即臣在两广总督任内,亦曾设立陆师学堂,虽学生额数有限,而此次创练新军,营哨各官,取之两处学堂出身之人,究视未学者领会较易,长进甚速,是学堂之益,确有明证。查江南省城原设有水师学堂,今于仪凤门和会街地方,创建陆军学堂,讲舍住屋操场,一例备具。学生以一百五十人为额,为马步炮队,及工程台炮各门,约以二年为期,二年后再令专习炮法一年。三年期满,分别甲乙,是为毕业。又铁路一项,学有专门,与陆军尤相关系。从前北洋亦经设有铁路学堂,但人数不多,殊不敷用。今拟另延洋教习三人,招集学生九十人,别为铁路专门,附入陆军学堂,以资通贯。其款项筹拨方法,陆军学堂开办四万数千两,在筹防局动款拨用。至常年经费四万余两,又铁路学堂经费二万数千两,即在山海关新认加解每年四万两,镇江关新认加解每年七千两项内动支,更劝募商捐以定之。

    疏入报可。

    这就是我们在上面所说,中国历史上教育的改制,开始仿照西方文化的教育制度兴办学校,是为了实用技术和军事上所需要的史料之一。

    跟着而来的,便是光绪二十二年,始设官书局,任命孙家鼐管理大臣,积极接受西方文化洗礼的事:

    先是光绪初,日割琉球,法割安南,英割缅甸,列强竞争,外患日迫。中外士大夫,多有知旧政之不良,潜思改革者。一八八八年,英美宣教士及领事等,创办广学会于上海,有志之士,相与译新书,讲新学,排外自大之气为之一变。及甲午战起,粤人康有为等,复继广学会设强学会于上海,尚书孙家鼐、鄂督张之洞等,均赞助之。于是京师官绅,相与设强学书局翻译新书,讲求时务。嗣经御史杨崇伊,奏请封禁。至是御史胡孚宸复奏请将强学书局,改归官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因奏请改设强学书局为官书局。

    奉旨允准,并特派孙家鼐为管理大臣。

    同年七月,又由工部尚书孙家鼐奏请开办京师大学堂。先是大学士李端棻奏请推广学校,以励人材,京师宜建立大学堂等语。朝命饬下管理官书局大臣孙家鼐,察度情形,妥筹办理。至是孙家鼐奏陈六事:

    一、宗旨宜先定: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学堂宜建造:讲堂学舍,必爽恺宜人。仪器图书,须庋藏合度。

    三、学问宜分科:拟分立十科:甲、天学,算学附焉。乙,地学,矿学附焉。丙、道学,各教源流附焉。丁、政学,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戊、文学,各国语言文字附焉。己、武学,水师附焉。庚、农学,种植水利附焉。辛、工学,制造格政各学附焉。壬、商学,轮船铁路电报附焉。癸、医学,地产植物各化学附焉。

    四、教习宜访求:中国教习,应取品行纯正,学问渊深;外国教习,须深通西学,兼识华文,方无扦格。

    五、生徒宜慎选:年以十五岁为度,以中学西学赅通者为上,中学通而略通西学者次之,西文通而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