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返老还童(1/2)

    返老还童

    八○年代第十二愿是——愿孙淡宁女士的幼稚园,早日开办。

    孙淡宁女士是香港的权威记者之一,来台湾几次之后,心惊肉跳,不由得大慈大悲,发下心愿要办一个幼稚园。她办的幼稚园,不是“我们小手拉小手”幼稚园,而是“我们老手拉老手”幼稚园。呜呼,使她阁下之所以兴起如此凌云壮志的,有五气焉。

    一曰“僚气”。这是最使人头大如斗的气,盖官坛之上,有些官老爷,只要有一点点小权,面孔就像害有坐板疮的屁股一样,实在难看。难看并不是致命伤,吾友包拯先生也是不苟言笑的,只要存心为国家办事,我们依然尊敬。问题恰恰在于,这些官老爷为顶头上司办事第一,为自己办事第二,而把国家的事放到第七**十。于是,见了大家伙连骨头都成了掬水轩的贵妃酥糖,既脆又甜,香浓可口,见了小民则戏台上卖豆腐,架子可大啦。正因为他整天忙着用架子维护他那并不存在的尊严,所以也就特别的累,累得再无精力去理会小民的事矣。

    二曰“酸气”。跟官坛上的僚气一样,文坛上则普遍出产酸气。文化人——包括种种之“的”:写文章的、唱歌的、跳舞的、画画的、拉提琴的、弹钢琴的,以及演电视的、演电影的——只要有一点点小知名度,就浑身发酵,认为小民都应该焚香膜拜。焚香膜拜稍不够劲“意”,使之真实无妄。后期墨家以“意”为认识论范畴,认,则统统是凡夫俗子兼有眼不识泰山。而对于除了自己一窝之外的其他文化人,统统瞧不起,一高兴或一不高兴,顺手招来或顺口溜出,一大串奇疾恶名,就栽到对方头上。结果是有的投靠豪门,以黄马褂自居;有的印出几本书,就自封为大狮;有的有地盘有门徒有打手,安营扎寨,顾盼自雄,自然而然地成了山大王。

    三曰“混气”。这种突出的社会众生相,也使孙淡宁女士难以消化。举目所及,她看到了太多的混世精。有老混世精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天塌啦有大个子顶着。有小混世精焉,整天都想天上会掉下一个宝座,而且恰恰掉到屁股底下,坐个结实。有男混世精焉,唯一的兴趣是这里有人,那里也有他,摇臀呵腰,乐不可支。有女混世精焉,脸上否则着“良家妇女”金印,周旋于权贵之间,希望得点青睐,拣点破烂。咦,餐厅里人山人海,就是一幅画面,男女攒动,好像明天就要绑赴刑场似的,今天能快乐就快乐,能坑人就坑人。不要说百年大计、十年大计啦,连一年大计都觉得太长。

    四曰“洋气”。也是最突出的社会众生相之一,包括媚洋之气和洋自媚之气。中国人古老的毛病就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现在这毛病更深入骨髓,百行百业,洋务占第一把交椅,保要在美利坚一泡(在英吉利一泡可不行),或曾经跟洋大人握过手,或被洋大人拍过肩膀甚至光荣地被踢过一脚,眼角就开始上撩,视土豹子蔑如也。回国之后,即令教书,至少也得到大学堂教,否则就是奇耻大辱。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有这种身价,盖远来的和尚不但会念经,就是当有钱大爷的保镖护院,简直能影响衙门的决策。盖有些中国人天生奇骨,必须沾点洋大人的边,才心服口服。

    五曰“戾气”。这是一种恐怖的气质,可不是说孙淡宁女士在街上挨过扁钻,而是,上自坐办公桌的朋友,下到商店站柜台的老奶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前525—前445)又译“巴门,在面对面大银幕镜头,永远听不到使人感到温暖的一句话:“我有什么可以效劳的?”往往都是先瞪尊眼,然后一脸不耐烦,多问两句,就好像在他家放了火一样,得到的多半是仇深似海的反应。结果处处冲突,事事争吵,谁的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