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不了解自己的队伍(1/2)

    第二要了解对手的动态信息。

    研究对手的动态信息,简单来说就是研究自己的决策与对手的决策之间的相互反应、相互影响,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确定自己的战略选择。这才叫知己知彼。而所谓的战略远见,就是在大局上能多看几步棋。围棋比赛中尤其这样,选手们在思索,而思索的内容,就是自己的棋下了之后,对手会如何布局。能想到7步以后的是高手,要是能想到更多步以后,那胜算的机会就更大了。

    空城计能够成功,就是因为诸葛亮一生谨慎,用兵从不弄险,司马懿知道这一点,诸葛亮又知道司马懿知道这一点,于是冒险尝试,侥幸地钻了司马懿过于谨慎多疑的空子。

    现代社会中,这种例子就更多了。前几年,一些家电厂商打价格战可以说是热火朝天,但是,价格战的发起者可能是一些销售情况不佳的小厂商,而最后倒霉的还是这些企业。就是因为在价格战开始的时候,决策者没有考虑,你降价,对手会做出反应,也降价,于是你想达到目的,就只能再降价,这样拼到最后,谁先支撑不住?会不会是你自己?

    说到这种了解对手的动态情况,就必须和了解自己以及了解环境挂起钩来。因此,对环境、对手和自己的了解,实际上是制定决策时所有参考信息的核心内容。了解了环境,有助于你分析对手的策略,了解了自己,也有助于你分析对手的反应。

    不了解自己的队伍

    马谡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应该是不了解自己的队伍。因为如果马谡的部队能够真的做到拼死作战,那么即使马谡在策略上有一些不妥,也不至于大败至此。

    马谡仅是主观臆断,“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在事先既没有和士兵沟通这样部署的意义,也没有鼓舞士兵的斗志。士卒都只知道是来守街亭的,对马谡的新策略并没有心理准备,当敌军出其不意围而不攻,断绝蜀军水源,继而使用火攻时,士卒惊慌失措无心战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且,马谡对自己的了解也不够。马谡使用这个计谋,无疑是自比韩信,但是,马谡不能身先士卒,处于困境时只知到“暴怒;自杀二将”。如此呵责将士、士卒去拼死作战,而不能率先杀下山去,鼓舞士气,士兵又有谁愿意去白白送死?

    而韩信由于在战术上常有突出表现,所以深得将士的信任,而又军令如山,言必信,行必果,并能身先士卒,所以在士卒中有较大的威信,因而当处于危境时,士卒仍能安然处之,虽死不乱,即使损失较大时,也拼力死战,宁死不降。

    所以,马谡在不了解自己这个主管的能力,不了解自己这只队伍能力的情况下,就制定了必须发挥所有人员主动性的“绝地反击”策略,可以说是非常不妥的。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不了解自己的队伍也是很常见的问题。尤其是企业大了以后,员工一多,最高领导有时候连员工的名字都不知道。而一个项目的主管,也可能即使知道自己所率领的是哪些员工,但是对这些员工的特点性格都说不上来。这种队伍,就很难达到人力资源上的有效配置,效率自然不高。主管要多花时间了解自己员工的想法和需求,才能带出一只高效率的队伍。

    主管如何才能了解自己的员工呢?仅仅看他们的周报和年终总结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做到和员工们多谈问题,多谈需求,员工感到主管在真正为他们着想,才能从内心深处为企业负责。

    马狮是英国最大且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