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狼市-中国股市还有救吗? > 权力商品化是股市的万腐之源(1)

权力商品化是股市的万腐之源(1)(1/2)

    策划人:中国股市的**之源是权力的**。从审批权、监管权到操作权,每一个权力环节都存在着钱权交易的**现象。记得你们在《中国1993:走出混沌》一书中就预言过“权力商品化的恶果”(见199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1993:走出混沌》第142页“权力商品化的恶果”一节),从今天股市、房市看来真是不幸而言中。

    作  者:在一个公正的文明社会,是绝对不能允许权力成为商品的。权力入市猛于虎。民间有句俏皮话:“在中国,最紧俏的价值最昂贵的商品只有一样——权力。”权力之所以能成为最紧俏的“商品”,是因为它的暴利。君不见,山西翼城县委原书记武保安,花钱买了顶县委书记的帽子,有了这“帽子”,他立马借调整干部批发一堆小点的帽子,仅两个节日,就捞了126万元,收回“投资”还绰绰有余,接下去卖“帽子”的收入就是净利润。卖白粉也没这么好赚呀!“帽子”生意有这等暴利,争先恐后排队买帽子的必然是挤破脑袋打破头,是绝对的卖方市场,抢购者众而“帽子”有限,市场规律使帽子的价格扶摇直上,掌管“帽子”的可以待价而沽,就差点公开竞价拍卖了(实际是暗中竞价),再贵都有人抢,因为一旦“帽子”戴上头,很快能捞回本,他(她)可以立马批发一大堆“帽子”给下面的人。为了多批发,还可变着花样多多生产“帽子”,一个县级局可以设十个八个副局长,一个乡镇镇干部带“长”字号的就有100多人,顶顶“帽子”都有含金量。河北不是还发生过有人花600万去竞选村官吗?此人绝对不是傻冒,他是算了投入与产出的。

    相比其他权力,证券市场的审批、监督机构的权力的含金量更高。李志林在《金融投资报》撰文指出,有的公司完成审批上市各道程序,要花数千万元的关系成本。王小石仅仅是提供一张审批上市公司的发审委的名单,就是30万元,这还只是一张“路条”的钱,算不上一个环节,只是一道工序的前期成本。张育仁、高勇,作为一个地区证管办的官员,并无对上市公司的终审权,只是有一道关卡,高勇在短时间就轻轻松松“卡”进腰包两千余万元(这也许还不是全部)。

    一个公司从改制到批准上市,要经年累月,闯过无数关卡,光是大的系统程序就有若干——

    一是要争得“身份”和“资格”,也就是首先要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才可能被推荐、审批上市。而管得着企业“身份”的权力机构又有若干个:发改委(以前是体改委)、计委、国资委、财政厅(局)、工商局和证管办等等,每一道关口都可能是一个卡子,不烧香拜佛休想过关。这就是审批制给权力带来的好处。早些年是给原始股(或叫职工股),给10万股,一上市就变成几百万元。除了给重点人物重点关照外,层层的机关各部门都得分给职工股,职工股落到真正职工头上已所剩无几,一些地方的机关福利也从“分鸡蛋”升级为“分股票”。除了给职工股,也少不了现金行贿。一个公司改制为股份公司,得支付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关系成本。

    第二大工序是争排队权。名义上,股份公司上市是由券商推荐,但定哪些公司、推荐哪些公司基本上是由省市官员、相关部门及证管办定夺拍板,而且又有一大堆文件需要十几个部门(乃至几十个部门)盖章签字。这道工序非常关键,成败在此一举。成百上千的公司排队等着,都在“做工作”,就看谁的能耐,除了公司基本面之外,与地方主要官员及部门的人缘关系及“做工作”的成效大有关系,非得有重磅“糖弹”不可。某省一公司争取上市,一个“操盘手”——原体改委一个分管处长一口气就为本部门要了120万股原始股,他只给了20多万股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