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 第二十五章 把握示弱诚信表征(2)

第二十五章 把握示弱诚信表征(2)(2/2)

逐渐放开之势,但以拒绝为主。同治九年,日本政府派出使臣明确提出与中国通商的要求。

    对于日本的要求,有两种意见:一种以英翰等人为代表,他们认为日本在明朝时,骚扰中国200年,现在乘中国隙间,来试探中国的态度,其想法不可以推测,如果容许他深入腹地,那么危害无穷。要求朝廷拒绝日本通商的请求。一种意见是朝廷的态度,朝廷认为日本坚请,难以拒绝,因此答应其通商请求。

    1871年1月,曾国藩上奏《预筹日本修约片》,建议朝廷同意日本的要求,准予通商,并且提出以泰西各国之“例”平等对待日本。他认为日本与朝鲜、琉球、越南等国不同,日本是邻国,而朝鲜、琉球、越南是中国的臣属之国,因此日本要求“邻敌比肩”的礼仪,属于意中之事,应该答应。如果不答应,日本会产生怨恨,挑起衅端。“日本自诩为强大之邦,同文之国,若不以泰西诸国之例待之,彼将谓厚腾薄薛,积疑生衅。”“臣愚以为,悉仿泰西之例亦无不可。”但他又建议这一点不要在条约中体现,尤不可在条约中著明恩渥利益与各国一体均沾。他这样思考,目的是为了不让其他国家产生疑隙而引发矛盾。他认为,如果日本言辞安顺,请求通商,中国不答应,转而请其他国家出面,中国答应了,那么外国人就会怀疑中国的外交之道。“疑我中国交际之道,逆而胁之则易于行成,顺而求之则难于修好”,这样做不是“圣朝怀柔远方之本意”。平等对待各国,对于弱国来讲是一种比较好的外交手段。自己本来弱小了,却还有分彼此,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态度,容易引起不满,产生矛盾,吃亏的最后还是弱的一方。在与日本通商的问题上,曾国藩认为日本可以来中国通商,中国也可以去日本通商。“立约之后,彼国市舶必将络绎前来,中国贾帆亦必联翩东渡。”并且认为中国也可以派遣官员往日本管理中国商人以及事务。这种思想,对于封闭的王朝来说,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

    曾国藩讲究平等对待各国,不是害怕日本,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他说:

    中国之处外洋礼数不妨谦逊,而条理必极分明。练兵以图自强,而初无扬威域外之志。收税略从彼俗,而亦无笼取大利之心。果其百度修明,西洋东洋一体优待,用威用德随时制宜,使外国知圣朝驭远一秉大公,则万国皆将亮其诚,何独日本永远相安哉!

    这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自强。平等只是推诚为用的手段、形式。没有自强,谈不上平等;一旦自强,政治修明、经济发展、军事强大,那么不管是对待东洋国家还是西洋国家,都可以一体优待、平等相处;不仅日本可以和中国安全相处,其他各个国家对待中国都会拿出诚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