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经济思维 >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运行(3)

第三节 宏观经济的运行(3)(2/2)

,都是按照名义价格来签署的。当货币供给量带来价格水平变化时,交易却仍在按照名义价格进行,从而一样扭曲了市场中的真实价格,带来了资源的错误配置。这样的例子很多,读者随便考察一些交易合同和政策规章就可以发现。比如,我国企业的工资是企业完全自主决定的,因此可以对市场价格变化做出相对及时的反应。但是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资则是国家管制的,通货膨胀一两年过去了而名义工资却没有任何变化,其实相当于这些人的真实工资下降了。

    货币支出影响实体经济的另一个原因是,央行在通过金融市场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时候,改变了金融机构的中介成本。这个成本必然影响到各个经济主体的消费、投资、套利与生产活动。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是近年来一些行为宏观经济学家所主张的:人性贪婪,而且充满非理性的“动物精神”。关于动物精神的介绍及其对经济波动的解释,请读者参考本书第4章“市场失灵”一节的最后部分。

    总之,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天灾和**。自然界的冲击导致生产不断受到打击、挫败,令经济动荡。但人为的政策原因,是更严重的一个因素。错误的政策可以令经济一蹶不振,长期衰退。一般地说,自然灾害的影响往往只是短暂的几个月、一年,而错误政策的影响却常常延续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虽然很多教科书讲授经济波动的时候都在刻画投资与波动的周期性,但我们只有从货币和金融体系、有关政策甚至人性之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到波动的根源。

    凯恩斯主义

    我们花了大量时间论述货币与金融体系,在凯恩斯主义者看来,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凯恩斯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对经济才能起到有效的调控作用。但也有不少经济学家批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存在根本的谬误。

    凯恩斯首先在经济中加入了一个货币市场,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可以交易的财货。这在财富货币的情形下应该没错,在信用符号货币的经济中是否可行,就有了争议。请读者自鉴。基于这个货币市场,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供求决定了利率,货币的供给增加(下降)会导致利率的下跌(上升)。这一认识与我们前面的介绍有根本的分歧:我们在前面的分析中一直坚持利率是信贷市场决定的!

    经济萧条一般以持续的价格下跌为特征,为什么会这样呢?凯恩斯解释这一现象的思路是引入资产性货币需求。在我们前面的介绍中,一直坚持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是为了购买消费品,并非为了持有货币而持有货币,货币也不会进入消费或者金融资产组合。而资产性货币需求说的恰恰就是为了持有货币而持有货币,因为货币本身就是财富,或者货币应该是金融资产中的一部分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