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经济思维 > 第四节 一个人的“宏观”经济(1)

第四节 一个人的“宏观”经济(1)(1/2)

    第四节 一个人的“宏观”经济(1)

    上一节的最后部分,算是对田长霖先生“做人要中庸”的一个经济学注解吧。对于“做学问要极端”,通常的理解是做学问要突破成见和既有框架束缚才能有所创新。不过,我对这个极端还有另外一个解释:很多复杂的问题,一旦把假设推向极端便可变得简单而容易分析,这也正是做理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几乎在所有的学科都有运用。比如,物理学定律常常假设“真空”、“无摩擦”等理想状态,就是一种极端假设;经济学假设人是理性的,也走了一个极端。这些极端假设不符合现实,却是我们思考现实问题的起点。因为极端假设提供了一个参照系,逐渐放开那些假设我们便可有所参照地进入真实世界。物理问题分析中可以逐渐加入摩擦力、空气浮力;而经济学问题分析中也可以逐渐加入有限理性或者情感元素。

    我现在也正要把对经济系统的分析推向极端假设。所谓一个“经济”,按照曼昆(GMankiw,1958—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的说法,其实就是一群相互交易的人。但本章我们考察的一人世界,只有孤立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经济整体,他与世隔绝,只能跟自己交易。这是一个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自给自足经济。我们不妨借用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英国作家)的小说人物鲁滨逊——他漂流到孤岛与世隔绝生活了许多年——把这一个人的经济称为鲁滨逊经济。

    现在我们来看鲁滨逊经济中会发生什么故事。由于宏观经济关注于宏观经济变量,比如就业、产出(GDP)、物价(通货膨胀)、工资、汇率、储蓄、投资、增长等,我们也基于效用最大化理论来看看这些宏观变量在一个人的“宏观”经济中如何被决定以及如何对外在的冲击做出反应。由于鲁滨逊经济只有一个人,没有劳动分工,也没有市场交易,货币是不需要的,没有货币也就不会有物价,更谈不上汇率等。因此我们的分析集中于就业、产出、消费—储蓄(投资)、增长等问题上。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即使放到现代工业社会复杂的市场经济中也是成立的。因此“鲁滨逊经济”其实为大家思考宏观经济提供了一个最简单的模型。

    就业与产出

    日常生活给我们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