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2)

济杀手的自白》书中的经济杀手,因此在许多受难国家中这次金融危机甚至被称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危机”。

    马来西亚采取了和其它国家不同的措施。总理指名道姓的谴责索罗斯。他们从浮动汇率变为固定汇率,启动资本管制,打击资本外逃,拒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同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被证明在危机应对期间相当有效,但对于自由市场的声誉影响和危机后采取的复苏政策则值得商榷。

    香港保卫战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索罗斯为首的一些对冲基金对香港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他们在沽空港币的同时大量沽空港股期货。这是一箭双雕的好棋。如果香港政府提升利率以保持汇率稳定,会影响经济而导致股市下跌,他们可以在港股期货市场获利;如果香港政府不采取应对措施,港币下跌,他们也可以在外汇市场获利。恒生指数开始一路狂跌。

    但是他们低估了对手。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从8月14日起连续动用港币近千亿,同时介入股市、期市、汇市。他们大幅调高隔夜拆息率,大量购入港股,同时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

    当时的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后来说,“决定政府入市干预的前一晚,我坐在床头哭了,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怕这个决定如果错误了,害了香港,我怎么向中央政府,向市民们交代?”

    朱镕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承诺,“如果在特定情况下,万一特区需要中央帮助,只要特区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保护它的联系汇率制度。”中国中央政府向世人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充分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如果人民币贬值,固然有利于中国的出口和相对竞争力,却无疑会加剧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大大有助于东南亚各国稳定它们的货币,加速经济复苏。

    激战至8月28日,对冲基金以高价平仓。由于许多交易在交割时作废,他们的损失可能没有估计的大。香港政府后来把购买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售回市场。

    从此以后这类狙击策略淡出舞台,对冲基金逐渐转向追求稳健回报。索罗斯本人也更多关注于其它事业,直至本次次贷危机开始。

    对香港政府干预市场的做法始终有争议,因为香港向来被认为是经济活动最自由的地区。但假如香港政府没有采取坚决措施,金融危机对刚刚回归的香港的打击无疑会是非常严重的。

    就在这个时候,对冲基金的后院失火了。俄罗斯宣布推迟偿还外债和暂停国债交易,出乎了几乎所有人的意料。由此引起了许多对冲基金巨亏和其中最大的一家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