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 > “感恩之心”应是相互的

“感恩之心”应是相互的(2/2)

,企业及老板对员工的“感恩之心”其实对一个企业生产力的刺激作用会更大。那些老板们真正对自己的员工发自内心地尊重、珍惜与感激的企业,无一不是拥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良禽择木而栖”,实际上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那就是,我们期望能够遇到一位“明主”,然后为其倾心奉献上自己的一切。这一点,即便到了“物欲横流”的今日也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恰恰相反,就是因为今日的“私欲”过于“横流”,所以,对于那些业已接近“绝种”的,所剩不多的“明主”(开明的管理者)们而言,现在正是一个“登高一呼,万众响应”的绝好时机。

    但是,还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看了我上边的一些描述后,恐怕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会本能地把自己归为“明主”一类,甚少会有人主动将自己归到“昏君”的行列。很多管理者都会想:我做得很不错啊!但还是看不到员工对我的“感恩之心”。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我的员工自身素质太差,他们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做“感恩”。

    且慢!这种结论一定不要过早地下。

    你的“感觉”和员工的真实“感觉”之间,很有可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你”觉得“对员工不差”,员工们却不一定和你有同样的感觉。

    就是说,既然你想得到员工的“感觉”,就一定要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而不是你自己的立场。

    实际上,我们的很多管理者都过于简单地理解了员工的“心理”与“物质”诉求的关系,他们尤其会在不经意间将员工的“心理”诉求化为无形。

    比如说,很多管理者都过于看重“物质”诉求的力量。他们往往“单纯地”认为,只要我“给钱多”员工必然会满足,因此也就必然会“感恩”。出于这样的认识,这种“给足了钱”的老板们往往会漠视员工的“心理诉求”。更为极端的是,正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给钱多”,所以员工就应该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坏脾气,任由自己摆布,仿佛他们因为“给钱多”就拥有了对员工的“所有权”,可以为所欲为。因此,他们往往表现得颐指气使,骄横跋扈。他们动辄辱骂员工,而且听不得员工的任何申辩—我再怎么骂你,估计你也不敢走,你到哪儿能找到挣这么多钱的地方啊!

    但是,可悲的是,因为你“给钱多”,员工可能确实会“咬碎钢牙带血吞”,暂时忍耐下来。但心中对你的反感和嫉恨却会一天天生长出来,等某天这些反感与嫉恨终于按捺不住而爆发出来的时候,你会受到员工们极为无情的惩罚。最终落得一个“花了钱都不讨好”,“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在这种情况下还妄谈什么“感恩”,恐怕只能成为一个经典的笑话了。

    记住,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自己做了什么,就必然会得到什么。“感恩”不是嘴上说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东西。“收人”而不“收心”永远都换不来任何人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