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北大文科生的高三历史笔记 > 第四章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第四章 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1/2)

    第四章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

    一、契丹的兴起和建国

    契丹原本居住在今内蒙古东部,唐朝属于松漠都督府管辖。当回纥汗国灭亡后,契丹占领了北方草原。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然后开始对外扩张,向东攻灭渤海国并征服了女真诸部,向南攻占了阴山以南原属唐朝的北方领土,向西击败吐谷浑、党项、沙陀诸部,占领河西走廊和新疆东部。公元936年,后晋石敬塘割让幽燕云十六州,契丹人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大片中原良田沃土。

    公元947年,刚刚改国号为“辽”的契丹人攻入开封,灭掉后晋。起初契丹人想留在中原当皇帝,但是其烧杀抢掠的政策遭到汉人的强烈反抗,只好饱掠一顿回到北方。由于南北地区的汉族、契丹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人民的生活方式都是不同的。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能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辽国统治者为了管理大量的汉人和渤海人,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在全国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农牧地区。辽国的官制分为南面官、北面官两种制度,南面官用汉族的制度管理农业地区的州县、租赋、军马等政务,北面官用辽国固有的制度管理游牧地区的宫帐、部族、属国等政务。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辽朝的因此实力大增,对宋朝的战争逐渐由守转攻。

    二、宋辽的和战

    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其实就是一种攻守转换的拉锯战。当中原统一之时,就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将游牧民族驱赶到长城以外;当中原王朝衰弱、国家陷于分裂之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便会大举南下。北宋建国之初,并未真正统一了全国。当时的内蒙大部、辽宁和山西、河北的一部分疆土,都在契丹人手里。北方藩篱尽撤,而宋代又建都开封,开封是座落在黄河南边的一座孤城,无险可守。太行山以东是广阔无垠的华北大平原,骑兵从北京一带南下,只需三四天就能冲到黄河岸边。所以只要幽云十六州还在辽国手里,北宋就没有真正的国防安全。因此,宋太宗为了收复的幽云十六州,发动了两次北伐战争,但均以失败告终。于是被迫对契丹采取守势。

    公元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皇帝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亲自统率辽军主力穿过四百公里的原野,一路深入直抵澶州(河南濮阳)城下,距北宋首都开封只有一百二十公里。宋真宗赵恒召集紧急会议研究对策,群臣们大部分主张迁都逃避。只有宰相寇准主张皇帝御驾亲征。宋真宗采纳了寇准的意见,亲自率领禁军主力北上,与城外的契丹兵团对峙。

    两军在澶州北门外初次交锋,宋军因为皇帝御驾亲征而士气大振,取得了一场小胜。随后双方开始举行和平谈判,起初辽国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要求北宋割让大片土地。宋真宗不肯割地,但同意赔款。萧太后母子认为自己的军队占据优势,不接受北宋提出的和平条件,北宋使臣曹利用提醒他们说:“如果和解不成,就只有继续战争。中国现在是一个统一的帝国,不像分裂状态下的后晋政府。我们皇帝又亲自督战,士气激昂,你们未必一定获得胜利。而且进贡是把大批财宝直接送到陛下手中,而战争掠夺只便宜了将士。”结果议定:北宋每年向辽国进贡银币十万两,绸缎二十四万匹。两国代表对天盟誓,签订和约,这就是有名的“澶渊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