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北大文科生的高三历史笔记 > 第五章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第五章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2/2)

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

    在宗教方面,形成了不同于原始宗教的新格局。西汉末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到了东汉年间,佛教开始在中国传播。东汉第二代皇帝汉明帝刘庄是第一个重视佛教的皇帝,他派官员从西域迎接高僧,于公元67年在首都洛阳东郊兴建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寺院白马寺。

    几乎与佛教开始传播的同时,中国兴起了一个本土宗教:道教。道教与老子和庄子的道家学派有密切的思想联系。秦汉时期有一部分人变成了画符念咒、筑炉炼丹炼金、寻找不死药的“方士”,这是道教的最早创建者。公元二世纪30年代,方士张道陵用符咒为人治病,建立太平道,撰写《太平经》。太平道是道教的前身,《太平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

    三、史学

    汉朝史学的最高成就是《史记》和《汉书》。

    《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司马迁,字子长,生于汉景帝至汉武帝时代。司马迁十岁开始学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漫游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后来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司马迁说,李陵投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替李陵回护开脱,于是勃然大怒,把司马迁投进监狱,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了“纪传体”的撰写体裁。纪传体以"本纪"和"列传"为主体。“本纪”的内容是围绕帝王,按时间顺序记载重大事件,排列在全书最前面。“列传”主要是人物传记。不论是《史记》,还是其他纪传体史书,“列传”在全书中的篇幅最多。在“二十五史”中,一般把列传放在最后面。在“本纪”、“列传”之外《史记》还有“表“、“书”、“世家”。“表”采用表格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记录重要的人物和事件。“书”专门记载典章制度,每一篇“书”,犹如一部专史。“世家”主要用来记载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历史。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

    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继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之后,东汉班固撰写了《汉书》。

    班固,字孟坚,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班固的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它的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汉书》的体例与《史记》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史记》是一部通史,《汉书》则是一部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纪”,“列传”省称“传”,“书”改曰“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入传。这些变化,被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下来。《汉书》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这一部分,《汉书》常常移用《史记》。但由于作者思想境界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易。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刑法志》第一次系统地叙述了法律制度的沿革和一些具体的律令规定。《地理志》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有关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的记载更加引人注目。《艺文志》考证了各种学术别派的源流,记录了存世的书籍,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食货志》是由《平准书》演变来的,但内容更加丰富了。它有上下两卷,上卷谈"食",即农业经济状况;下卷论"货",即商业和货币的情况,是当时的经济专篇。《汉书》八表中有一篇《古今人表》,从太昊帝记到吴广,有"古"而无"今",因此引起了后人的讥责。

    后人非常推崇《汉书》的《百官公卿表》,这篇表首先讲述了秦汉分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汉代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它篇幅不多,却把当时的官僚制度和官僚的变迁清清楚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思想内容来看,《汉书》不如《史记》。班固曾批评司马迁“论是非颇谬于圣人”。这集中反映了两人的思想分歧。所谓“圣人”,就是孔子。司马迁不完全以孔子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正是值得肯定的。而班固的见识却不及司马迁。从司马迁到班固的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已在史学领域立稳了脚跟。

    四、文学艺术

    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和公元前四世纪的《楚辞》。到汉朝发展而成为另一种文学形式:“汉赋”。

    《诗经》记录的全部是短句短诗,每句过三至五言,每首诗不超过十几句,其内容简单朴实。《楚辞》则如长江东流、滔滔不绝,是抒情或叙述的长篇诗歌。“汉赋”继承了《楚辞》的结构,但是去掉了楚辞特有的江南方言。“汉赋”内容继承《诗经》朴实的写实风格,并扩大了文章的内涵。一篇标准的“汉赋”大约有三四百句,每句字数没有严格的限制,句与句之间尽量押韵。这种体裁比《诗经》、《楚辞》更能活泼的表达感想和议论。

    “汉赋”最有成就的作家是西汉的司马相如,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东汉时期著名的辞赋家是张衡和赵壹。从西汉开始,“汉赋”一直支配着中国文坛,直到到公元六世纪才有唐诗后来居上。

    在雕塑与绘画方面,秦汉的雕塑代表作品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东汉说唱俑和杂技俑、秦汉砖瓦和瓦当;掌握绘画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沙马王堆汉墓彩色帛画、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五、秦汉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

    1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进步是秦汉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科技成就既是秦汉文化发展的表现,又是秦汉经济发展的动力。

    2秦汉形成统一帝国,政治统一,促进各地人民生产生活交流,为秦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强有力的政府也促进秦汉文化的发展。秦始皇统一文字,西汉武帝以后大兴儒学教育,鼓励对外交流,东汉明帝求佛法等政策措施都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4当然封建政府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而采取的一些措施,也会对科学文化发展有不利作用,如秦始皇焚书坑儒等。但总体看来,秦汉统一帝国政府的存在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5民族交流的增多也有利于文化的进步。外来文明的传入也促进了秦汉文化的发展。

    2、秦汉时期文化思想特点

    秦汉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大发展时期,其文化成就领先于世界,对中国后世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的进步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秦汉文化特点突出,成就巨大: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医学、造纸等科学领域,都有许多领先于世界水平的发明创造;史学、文学成就卓著,出现了两部史学巨著《史记》、《汉书》和新的文学体裁赋;雕塑成就辉煌,秦兵马俑、东汉说唱俑和杂技俑以及秦砖汉瓦都极具艺术价值;绘画艺术,丰富多彩,出现了许多艺术精品。

    在哲学思想方面:董仲舒将儒家思想适应了国家“大一统”的政治需要,既使儒学神秘化、又使儒学官方化,成为汉代思想的突出特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和王充的唯物思想,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从西汉开始,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种哲学观点的对立,儒佛道三教并存的宗教格局开始形成。

    秦汉时期文化思想主要有四个特点:

    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秦朝“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汉朝独尊儒术,都具有大一统的特点,同时各地、各族文化也蓬勃发展,形成了统一前提下风格多样的中华文化。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秦汉大规模吸取外来文化的长处,特别是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华文化接纳包容了西域、印度的文化;秦汉文化也广泛外传,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西域,甚至远播欧洲,向南传到越南、缅甸等东南亚地区。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九章算术》的问世、天文和医学成就等,表明那时的中国科学技术等处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先进行列,文学艺术等也形成与发展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风格。至今,国外仍有人称中国人为“汉人”,称中国学为“汉学”。

    4气势宏大。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史记》等都表现了秦汉时期人们的奋发向上的精神,显现出宏大不凡的气势。

    3、秦汉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第一、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从此,中国文明源源不断传到西方。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都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

    第二、秦汉文明对东方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时期,不仅和日本、朝鲜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还有不少移民到日本等国,他们把秦汉先进文化带往邻国地区。

    第三、秦汉文明对世界文化影响十分深远。至今,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china,即为秦的译音,或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中国学称为“汉学”,都说明中国秦汉文明对世界影响之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