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三章:缘分天意(续7)(1/2)

    经过一整天的思考,他觉得把会所定位为半公开半开放的家庭式会所。这是因为项目的现场决定了不可能在此运营纯私人化的私密性会所;而完全非公开非开放的严格会员制的会所的客户群体因进入会所的门槛过高而相当狭小,同时投资和运营成本太高,财务压力过大;完全公开和开放的会所则又与一般性的俱乐部很难区别,而且这样的俱乐部一般都同质化严重,从而让会员的认同感和专属感随着时间的增加新鲜感消失而下降流失度上升,同时会员的鱼龙混杂和频繁更迭让会所的档次和品味降低;所以在保持一定的适当的会员制门槛基础上,兼顾私密性和赢利需求的以“家感觉”作为主轴的半公开半开放的家庭式会所是最合理的选择。

    而为了突现这个城市特有的味韵,他把会所的主调定为20世纪30年代这个城市的风貌与格调。之所以这样,熟读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让他觉得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虽然整个社会动荡,但在东南沿海,特别是5个最早开放的口岸城市,各方面发展都达了一个非常的高度,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社会人文风土人情,当时都有非常好的成绩和表现。那个年代成了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心中的梦幻回忆,那个时期涌现的明星则是后来许多小资们的楷模。而这些人在今天正是喜欢泡会所的中年人的长辈,这些历经长辈们言传身教熏陶感染下形成的对这个城市的历史的认知在经过与现在社会现状的对比之后,会让他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今天这个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城市已经越来越失去她的特色而成为一座即将失去历史的城市,从而他们会更加认可那个20世纪30年代这个城市的风貌,重温或感受那个时代的城市风土生活习惯会让他们真切地感觉温馨和浪漫,而身临其境的“古早味”则是最佳的表现形式。

    在具体的设计上,他以这个城市的水兵码头一带的保留完整的民居及五龙屿上的各有千秋的海上庄园里的格局和陈设作为主要参照背景来为会所设计各种需求不同的房间。特别是五龙屿,这个城市的海上明珠和名扬四海的烫金名片,更是给了他极大的启迪。在他心目中,五龙屿上的建筑、文化和历史是这座城市的精髓所在,而水兵码头一带沿线至陆运码头保留完整的民居则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和历史源头,是在地文化的风骨之根。

    为突出会所的“家感觉”,他更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的亲身体验和与朋友交往中的体会融入设计之中,从客人的不同需求出发,以在地人接人待物、日常聚会、休闲娱乐等习惯及习俗来让会所具有便利、舒适、随意等来拉近会员的亲切感,激发他们宾至如归的家感觉;同时适当地保持会所应有的尊荣高雅和精致等品味,来满足会员的尊贵体验和超人一等的消费心态。

    在会所房间内部设施用品的选择上,他选当地人惯用的特有器具而不是广式或台式等目前很多商业会所流行的样式,以强调当地原汁原味的“古早感”。但在品质上,追求的是精细和雅致而不是简单地复古。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法来营造出会所特有的内在的与众不同的特色和引力来吸引会员,留住会员。他希望会所能够做到这个城市的老城区的巷口茶摊那样,成为它的客人经常光顾、身不如己不去就不舒服不自在的常葫。并且也和这些茶摊一样所贩卖的不仅仅是它的茶水而是它和它的主顾们之间特有的情感和生**验。

    当他拿出他的大稿与阿KEN,莎莎和她老公一起讨论的时候,阿KEN对他的大稿深表赞赏,他承认作为设计师只有了解历史特别这个城市的历史,才能把握这个城市文化的特点,从而在设计中体现出这个城市的独特之处。而莎莎老公表达了对外来一族的消费群体能否接受过多渲染本地文化和特色的设计的担心。

    他心里为莎莎老公的敏锐叫好,这的确是个好问题。

    但他认为,首先会所采用的会员制决定了会所不太可能成为观光客消费的地方,那么所谓的外来一族一定是在本地定居或长期居住的人。而这些人会比本地人更想了解在地的风土人情和特色文化,以期能够更好地入乡随俗落地合群。他作为一名已经在本地落户的外来人,有着外来人的情感和体验,他深深的体会到,想长期居住或扎根的外来人比本地人会更用心地学习和探究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更迷恋和喜爱这个城市特有的“古早味”,反而是那些本地人则因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而漠不关心,甚至知之甚少。

    这种当地人对在地文化和习俗的漠视冷淡和不关心,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不了解和懂得自身城市的文化与传统,更不用说主动地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以至很多文化和习俗都面临着断层甚至消亡的危险。没有传承和历史,何谈弘扬和未来?当然了,这种现象绝非本地一例,放眼中国,哪里不是如此?所以才有人根据同样是穿越情节的电视剧--这种理所当然的文化产品,美国是穿到25世纪而中国则是16世纪,来总结出:美国没有历史,中国没有未来。

    听了他的解释,莎莎用连续点头表示了她的认可,同时用赞许的眼光看了看他,让他的内心涌起了一丝丝暖意,他忙躲开她的眼睛。这是莎莎第一次这样看他,那眼神他铭记终生,那暖意将陪伴着他此去的岁月!

    莎莎同时还指出在室内花卉的选择上,尽可能地选用梅花。她说,“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她最喜欢梅花。她欣赏梅花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凌寒独自开”的孤傲与坚强和幽幽冷香随风袭人的高雅芬芳。同时,梅花又是这座城市的市花,更容易引起客户的共鸣和亲近感觉。

    莎莎讲到梅花时,眼里充满了喜爱和向往,仿佛她自己就是那“一剪寒梅,雪花飘飘北风啸啸天地一片苍茫中,傲立在最冷枝头绽放”。那神态让他怦然心动,那瞬间,他不再觉得眼前这个女人冰冷难近。她那白衬衫牛仔裤清雅淡泊的装扮不正是他在伪装文化人时所钟爱所推崇的吗?只不知,莎莎的这朵梅花,为谁人飘香?又为谁所爱?又为谁无怨无悔深情长留心间?

    为了这个赶工期的项目,他又将调整他家的生活规律了。除了一天周末他休息整理家务、煮饭或带孩子外出外,他们全家人又都去岳父母家吃饭了。每次他忙或赶项目都是如此。岳父母和妻一样,都是随和易处、做多话少之人,特别疼爱他的女儿,真的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孩子与老人家的感情非常深。虽然岳父母都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市民而且都已经退休在家,但这些年为了他们依然忙前忙后操心费神,而原本他们应当可以安度晚年的。他从心底感激他们,孝敬他们,同时切身体会着可怜天下父母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工作中的莎莎不仅象同事说的那样拼命和疯狂,同时也极其细心严格和认真,对细节的追求更是尽善尽美;在配合中,从不独断己见,喜欢反复和各方沟通,包括那些现场工人的意见,她都会记下来然后和他们一起商量讨论;在处理问题时,不仅会顾眼前更是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从而提出提前应对的安排。这样凡事都提前计划和思虑,不盲目不胡来,从而可以避免很多事到临头的窘局的发生的做法,很合他的作派,让他在内心一点一滴不断增加着对莎莎的好评分。

    可是莎莎虽然会对每个人都很客气,也包括对他,但和他的交流互动仅仅局限于工作之中。工作的时候,她会用专注的眼神听他讲话,用期待的目光看他做事,但是一离开工作现场,她就对他视而不见。他好几次在停车场看到她(她进进出出都是自己一个人而不是和她老公一起,这是他工作后观察到的细节之一,至于为什么,后来莎莎亲口给了答案),想跟她打招呼的时候,她马上扭头看向别处,让他尴尬数回。几次过后,他学乖了,自己给自己解释来安慰自己的情绪:她肯定视力不好,只在工作中戴隐形眼睛。其实他明白莎莎的心思,理解莎莎的作法,所以自我安慰过后,依然会笑着与莎莎开始工作,但他明白他们的关系是相敬如冰。

    但他知道莎莎却又在时刻地关注着他,尽管他不知道她的动机是什么,难道是在找报复他的时机和事由吗?他小心翼翼地研究和求证着答案,但似乎都在证明着他的心理阴暗和小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