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二章 节 七岁看到老(2/2)

有,言羽仍然哭;

    再带他到厨房,东翻西看,还是没有,言羽还是哭;

    最后到处走到处找,把家里翻了个遍,终于找到了,这才知道,原来他是想吃婆婆给的一种糖,却怎么也发不出正确的音。

    。。。

    还有一次,言羽的妈妈因为得到言羽的爸爸和外公的支持,参加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恢复的第一次高考。

    全国570万青年争夺27万的大学生名额,录取人数是27万人,考试录取比例只有29∶1,结果妈妈考上了,就离开家远赴外地去读医科大学,留下爸爸在家照顾言羽和妹妹,只有放假了或者请假才能回家。

    那时候言羽还很小,不过两三岁而已,正是最喜欢说话的时候,因为太久太久没有见到妈妈了,终于等到放假了,妈妈刚一回家踏进门,言羽就跑过去拉着妈妈说个不停。

    或许是因为太激动太想妈妈了吧,言羽叽叽呱呱说了一大堆,说得好快好高兴哦。

    没想到妈妈听了半天,突然来了句:“乖儿子你慢点儿说,你刚才到底在说些啥啊,妈妈真的一句话都没听懂啊。”

    结果言羽“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妈妈也觉得好伤心,抱着可怜的傻儿子哄了半天,也没弄清楚他之前到底说了些啥。

    后来类似的情况又出现过很多次,亲戚朋友都发现,言羽说话一急了就完全说不清楚,就给他妈妈讲,言羽是不是大舌头哦,要不要去医院检查检查。

    于是妈妈就带他去检查,这才发现真是有问题。

    原来言羽舌头下面的肉筋连得太紧,所以舌头总是伸不直、团不转,字就咬不准,话也就讲不清楚。

    妈妈有些急了,又听了医生的建议,便打算在言羽的舌头下面剪上一刀,把连着的肉筋给剪开。

    幸好晚上回家以后,听了外公的建议。

    外公自己就是医生,他说不要急,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先找其它医生再看看,不急着剪。

    于是另找了一家医院复诊。

    这回看病的是一个老头子,老中医,只伸手捏着言羽的下巴张开嘴来看了看,就说,不用做手术了,回去吧。

    问他为什么,回答很简单:

    “说不清楚话的小孩子那么多,有必要都去剪一刀吗?这不是什么必须动刀的大问题,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没关系,给小孩子多一点成长的时间,他会自己慢慢好起来的。”

    这样,这一刀才终于没有剪下去。

    长大以后,言羽也做过一些手术,其中有些非常痛,比如鼻子。虽然只是听家里人说过,自己也完全不记得老医生长什么样了,但是只要偶尔想起这件事,言羽的心里就会涌起一股暖意。

    言羽的心里一直非常感激那位免去他一刀之苦的老医生。

    虽然老医生可能从来不知道,但是言羽自己却经常会想,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一个人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可能给别人带去无心的伤害---抑或是莫大的幸福。

    有时候他人的生死宠辱竟都取决于你一念之间,而你却并不自知。

    而时间最终也证明了,老医师看得相当准。

    言羽小时候这张连一句话都抖不称抖翻不转的嘴,长大以后却变得相当好使,非常管用。

    耐心是一种美德,有时晚开的花朵,或许会更美。

    生活就是这样,一切顺其自然,花儿终将开放,果实总会成熟,人也会慢慢长大。

    言羽的外公也是医生,是经常做外科手术的那种高级医师。在言羽的记忆里,外公是非常非常棒的。因为,单靠外公一个人在医院工作,挣的钱就能养活一家大小七八口人,而且还能经常吃鸡吃卤鸭子呢。所以,刚一懂事,言羽心里就有这样的念头:不管做哪一行,要做就要做好;就好比做医生,那就得象那个老医生一样,不经意间就能恩泽他人。

    言羽经常都想,如果自己学医的话,相信一定也会成为像外公一样的好医生。

    不过,言羽的妈妈也是医生,她坚决不让言羽再学医。

    妈妈说,学医太辛苦了,她不想自己的儿子也像自己一样工作,学医太累了。

    言羽后来也有了不少学医的朋友,但他自己的确没有从医。

    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经常听妈妈讲到外公常说的两句话。

    一句是,“不管什么东西,如果真想吃真想要,就不要管价钱。”

    在一分钱可以买一斤白菜的时候,哪怕是一元钱一斤的蔗耳根,只要外公想吃了,外婆也一样要买来给外公吃。

    甚至连60元一只的老鼠幼仔,外公也买来吃过。外婆后来经常孩子们讲的一句话也是,“真要想吃就不要管价钱。”

    另一句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钟只有去撞过了,才知道它会不会响。”

    当时刚过文化大革命,妈妈已经生了小孩子,很久没有碰过书了,但是内心深处,却很想去读医科大学。

    外公就鼓励妈妈,不要怕困难,既然有高考回炉的机会,一定要珍惜,应该去试一试,因为很多不是机会的机会,都是靠自己努力争取才创造出来的。也正是因为有了外公的鼓励和爸爸的支持,言羽的妈妈才能有机会从众多的大学生考生中脱颖而出,最终如愿考上了自己想上的医科大学。而且她也是学校里所有大学生中,唯一一位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年轻妈妈。

    因为她读书很用功,所以很厉害,甚至有同班的年青男同学经常这样讲:“一想起她来,我简直恨不得去死了算了,一个年轻小伙子,又没有结婚,读书还比不过别个带两个娃娃的婆娘家!”

    或许是遗传了外公的医学基因,后来言羽的妈妈也成为了一名主治医师,并担任成都一家医院的副院长,扶危济困,救死扶伤,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