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 7 部分阅读(1/2)

    梁惠王说:“我治理国家费尽了心机,看到河西收成不好,就把河西的一部分农民迁到河东,并把河东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西;而要是河东收成不好,我也这样做。我看邻国的当政者,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替老百姓着想。但是,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说:“大王,你不是喜欢打仗吗?我就用打仗打个比方吧!战鼓擂响,短兵相接,一方被打败,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便停下来,也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就站住了,那些向后跑了五十步的士兵,就嘲笑跑一百步的人胆子太小了。你以为他们做得对吗?”

    梁惠王说:“不对,他们也是逃跑。跑五十步的人只不过没跑一百步罢了。”

    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这一点,就不要再希望你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梁惠王听了孟子的话,明白地点了点头。

    在此,孟子没有直接回答梁惠王的提问,而是编了一个故事,并以深入浅出的比喻来回答梁惠王,让梁惠王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取喻明理,喻证驳敌

    长篇大论的严正论点,固然能令人心服口服。但是,如果在言论中添加一些巧妙的讽刺比喻,更能使对方被你的比喻所震慑,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此外,讽喻要有力,问题要尖锐,使对手措手不及。这种辩术妙在寓讽刺于比喻之中,可谓珠联壁合。

    齐国的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此事后,对左右侍臣说:“晏子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如今他要来,我想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好呢?”于是左右侍臣争相献上各种计策。

    晏子来到楚国后,楚王便安排酒宴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喝得高兴时,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去。楚王看见,就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武士答道:“他犯了窃盗罪,是齐国人。”

    晏子立刻回答道:“我听说,桔子树如果生在淮河以南,它结的果实就是桔子;如果生在淮河以北,它结的果实就是枳子。桔子和枳子的形状相似,但它们的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的原因。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可能是楚国的风俗人情,使得百姓惯于偷盗吧?”

    楚王听了非常惭愧,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

    在此,晏子针对楚国的发难,不动声色地作了一个比喻,同时在比喻中暗藏讽刺,结果让楚王感到尴尬。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一生都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有一天,庄子家中一点粮食也没有,他万般无奈,只好放下手中的书,拎着袋子到朋友监河侯家借粮食。

    当时,监河侯正收拾行装外出。庄子见了他,讲了借粮的事。监河侯满口答应:“好说,好说。不过,我正要进城,等我回来,一定借给你。好吗?”

    好口才好命运 第十四章

    庄子心想,你进城一趟,来回得半个月,等你回来,我一家人不就饿死了吗?于是庄子便说:“老兄啊,刚才我看见一件事,很有意思,你不想听听吗?”

    监河侯问:“什么事,你快说来听听。”

    庄子说:“刚才我来你这儿的时候,在路上听见求救的声音。我到处找,却没看见人。后来才在路旁的河沟中,看见有一条小鱼,嘴巴一开一闭地在叫。它说:‘我从东海来,现在快缺水而死了,先生你能不能给我一瓢水,好救我一命啊?’我说:‘那太少了!你再忍耐一下,等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