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86章(2/2)

俚词,可偏又极是入耳。

    武龙声音略哑,听起来宛如一个痴情男子在耳边倾情诉爱,荡气回旋,令人心神俱醉。

    武龙收起二胡,起身道:“现丑了!”

    李师师欢喜的叫道:“公子,这曲儿非同一般的好,听来绝妙之至,真是让我们大饱耳福啊!想不到公子武功高绝,唱曲也是一绝,师师是心服口服,几位大人慧眼识人,武龙公子果然是当世奇才。请公子再奏一次,师师要随之起舞哩。”

    小丫头连忙叫好,武龙只得重又坐下,再度拉出曲子。

    红袖翻细浪,丝带柳轻扬,卷卷片片的袖浪中,美人面容凄婉,双眼含泪,脸上尽是悲伤欲绝的神色。

    李师师果是绝代尤物,这曲中境界被她舞得淋漓尽致,似与情郎痛别,又似独诉情衷,翩翩清影,舞袖卷巧云,曲声渐无,迤然伏地,似已悲不胜负,令人观之心碎。武龙拍掌叫好,李师师盈然起身一拜,莲步轻移来到武龙身边,谢道:“谢公子一曲。”

    李师师只听过一遍,就能把握到曲中韵味,武龙心中暗暗佩服,笑道:“李姑娘好舞,不愧为当今花魁!”

    李师师还了个媚眼,娇声问道:“武龙公子此曲不知何名,师师以前从未听过,还请公子告知师师。”

    李美人眼里竟似有电袭来,武龙看了一眼,心神错乱,忙正声道:“此曲名为《来生缘》”

    李师师悄念两遍,心有所悟道:“好名字!今生无缘,来生再聚,真是感人哩。”

    两只大眼一眨一眨,似要说话般地向武龙望来。

    武龙拱手笑道:“李姑娘过誉了。”

    李师师拿起茶壶,恭恭敬敬地倒满了一杯酒,双手送呈武龙,道:“师师想请公子喝下这杯酒,只当是李师师拜师,请公子教师师几首好曲,师师感激不尽。”

    武龙笑道:“拜师就免了,这曲却是专门为你写的。”

    第100章 李师师的风情2

    李师师路出动人的神色道:“想不到先生竟然如此大才,认识先生真是我三生有幸。”

    武龙笑道:“说的太严重了吧,我不过是个武夫,一个会唱歌的武夫,道是你以袖为舞具,人随袖动,袖随人飞,善舞者化袖为云,舞者化蝶,翩翩而舞,袖法变化无穷,舞到盛处,只见片片白袖变作了满楼香云,人与袖浑然一体,无分何处为云,何处是人。真是秦淮一绝。”

    李师师道:“先生过奖了,我的袖舞和门瑶琴虽然都有些造诣,但是如果醉红楼请的是公孙世家的话,那么是不能够敌的。”

    武龙道:“别叫我先生,感觉很别扭,叫我武龙或者公子把,而且为技者定以技先,你身在行中多年,应知从舞者身心与舞,如舞同受,怎么一时糊涂,轻言多年的舞技呢?只听人声哗动便出言必败,你信心何在,舞道又何存!”

    李师师是事关己身,芳心大乱,武龙一旁瞧得分明,几句重语说出,欲强造李师师信心。

    “舞道?”

    李师师闻之一怔,自身习舞多年,也未曾听闻有此一说。

    武龙不觉头大,这一时口快,又要多做些解释,遂道:“所谓舞之道,是舞者追求至高境界,以至善至美的舞,来展示舞中的蕴含,若用以赏目,仅为****而已。”

    “一个真正的舞者,并非以舞悦人,而是以舞道传人,它是一种至美的追求,舞的真谛是动作、肢体、形态表现的完美结合,除了舞艺,还要有心,有情,要用感觉感受周围美的一切。”

    武龙踱到窗前,眺目远望道:“你看世间万物,皆有自然而美丽的一面,有的寓静,有的寓动,只有在自然之中,你才能感受到这种天籁之美,用你的心去欣赏这一切,尽心地去感受其中的天韵。如果你明白了这一点,知道怎样舞出至美至真的舞道,让每个人能感到美的存在,方可一曲终,而人不散。”

    窗外凉风如水,李师师却听得额头津汗,对舞的认识重新到了一个新的境界,道:“先生教训的极是,小女子一时糊涂,险些错失此机。”

    武龙语一番后世美工评论,李师师初闻若惊雷炸顶,汗然而下,称呼也由公子改口叫了先生。

    “对于花赛一事,你大可放心,我武龙既已决定帮你,定会助你重守花魁之位。”

    武龙释舞之道,句句禅机,李师师如聆天音,对他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此时再出必夺之言,李师师已是深信不疑,诚声答道:“小女子谢过先生,一定用心去入舞道。”

    武龙嘴边微微爽笑,心中却叫苦不迭,自己一个大男人,唱几首后世流行歌曲蒙蒙古人也就罢了,偏又一时逞英雄,要助人参与什么花场争魁,唉,只怪自己多嘴。

    不过,后世选美奇方层出不穷,如用来古代,应有一二招可用上。

    “请取笔墨。”

    武龙心念一动,已想到了比赛良方。

    待丫环奉上文房四宝,武龙沉吟片刻,写下几类物品,道:“先把这些物件定好,对花魁之赛有用。”

    李师师拿起纸来,看了一眼,武龙所写的是些日常行业用品,却不知和花魁大赛有何关系,满口应道:“师师一定办到。”

    “呵呵,舞道从心,要慢慢体会,既然你已经知道有这种境界,以你的资质,只是时日工夫罢了。”

    李师师习舞多年,功底极佳,武龙信心大增。

    “你这袖舞依我看来,应是以飘、旋、带、摇、浮为主要表达手技,以袖为韵,美不胜观。”

    “公子讲的极是。”

    武龙说的是袖舞所长,虽与所学不尽同,但李师师一听即懂。

    武龙又道:“如果有一些方法将袖舞改进,舞起来能发挥出最美之处,让它尽显袖之韵,再用以心,动以情,那这种袖舞又是什么?”

    李师师听得神色一变,喃喃自语道:“袖舞,再改进……心?飘、摇、带、新舞?”

    原从行六载习舞,只以舞娱人,可经武龙指点,才突然发现了舞是一种无上的追求,可以用更好、更美的形式来表现,李师师不觉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一个新的天地仿佛在眼前慢慢地张开。

    “舞之道,注重神韵,以形带神,以心舞之,何必拘泥于外。”

    耳边传来武龙的吟唱声,李师师陡然剧震,脸上疑惑顿开,一种难以言述的喜色迅速弥漫到了全身:“先生,我明白了!”

    武龙微笑而应。

    自家小姐听了几句,整个人便似脱胎换骨,随身丫环瞪大了眼,掩不住一脸好奇地道:“先生所做的事,我看完了,听完了,人还是迷糊得很哩。”

    李师师聪灵慧心,终于在自己的提示下,领悟了新袖舞的方法。

    武龙心宽一笑,双手背束,望着满窗的秦淮河色,吟哦抑挫地道:“至美方可至真,至真方为至舞。”

    一边的丫环听了虽是不懂,口里却也跟着念了起来。

    屋檐间漏洒下的月光,带着树叶摇影,纷纷片片地淋在武龙身上,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