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23章(1/2)

    ,在培育技术上想了一些办法,做了些改进,才成功的。”

    杨平忙走到王书记面前说。

    “是你自己弄的?想不到你还是个秀才镇长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

    王书记一脸佩服的表情。

    “王书记,他是华中农大毕业的,还是高级农艺师呢。”

    张主任忙插话说。

    “我们杨镇长今年还拿到了华中农大的硕士研究生证书呢。”

    花木场场长是杨平刚提拔上来的,对杨平很是感激和崇拜,也在一旁大胆地插话道。

    “啊?还是高级知识分子嘛。老张啊,我们长丰县还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呢,想不到偏僻的小王镇都有这么好的人才。”

    王书记故作惊讶地说。

    张主任笑了笑说:“是啊,这个小杨嘛,是很有才的,也很能干,就是性格有点内向,不大爱说多的话。”

    “各有各的性格嘛,只要能把工作做好就行。”

    王书记说。

    “小杨不管干哪行都干得不错。”

    张主任望着王书记点着头说。

    王书记边走边看,杨平就跟在后面指着各种各样的花木向王书记介绍。突然,王书记停止了脚步,转过身来,笑着说:“小杨啊,我将来退休了就来跟你学养花,好不好?你可不要保守啊。对了,销路怎么样啊?”

    “我们品种优良,服务周到,销路还可以,这几年扩大了种植面积。”

    杨平说。

    “这就对了,应该就要这样,只要看准了,就要放手去干,而且还要带动老百姓去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

    王书记点着头说。

    “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在镇里有了十几家养花专业户,都是从我们这儿引进的品种和技术。我们这个花木场经过十多年的生产经营,积累了较多的培育嫁接技术和栽培经验,我们的花木品种已发展到了两百多个,苗木,观叶,观花等大小规格齐全,有些品种还实现了自繁自育。”

    杨平说。

    “好好,确实好。我在市委工作时就听到长丰有个花木场,今天终于饱了眼福。”

    王书记转了一会说,“还有一个林场,听说也不错?我们也去看看。”

    王书记一行坐车到了小王镇林场,一下车就诗兴大发,赞叹不已:“这真是杨树和松树的海洋啊,这么大的白杨,栽了多少年了啊?”

    “王书记,这都是速生丰产林,也就十年的时间。”

    杨平回答。

    “就十年功夫?这么大的树木我以为要好几十年才长得成呢。当时是谁搞的这个项目,好有远见嘛。”

    王书记说。

    “王书记,当时就是小杨搞的啊。这里原来全是杂草、低矮的灌木林,小杨一当上副镇长,就负责建了这个林场。”

    张主任忙抢着回答。

    “是你搞的?十年前?你十年前就是副镇长啊?”

    王书记显得很吃惊的样子,望着杨平说:“真还看不出,你的资格还蛮老的嘛。”

    “年轻的老干部。”

    张主任见王书记今天心情很好,也在旁边凑热闹、开玩笑。

    杨平憨憨一笑,说:“不是资格老,是没有进步。”

    王记书也笑了,对张主任说:“张主任啊,回去跟组织部黄部长说说,小杨对我们有意见了呢。”

    张主任听了一笑,转向杨平说:“小杨啊,你就是不大喜欢说多的话。工作这么会做,难道还不会说?我只听说有的人只会说不会做,你呀,是只会做不会说。这是社会,不是学校,知识分子味道不要太浓了嘛,胆子大一点,在外多跑跑嘛,以前好多县领导都不大了解你。”

    张主任在****混了这么多年,见多识广,哪有他不懂的?他清楚得很,像杨平这样少年老成、沉稳内向不善言辞、只会闷头干活的人,在官场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如今哪是闷头干的年代啊,不然要那么多电视报纸刊物给谁使?你光做不说,有功不摆,领导和老百姓就不知道或知道的慢。官场就像战场,你不但要会往前冲,还要会振臂高呼“冲啊”这样指挥员在指挥部里才容易看见你,记住你,对你的印象深。其实,杨平的这些“缺点”张主任清清楚楚,只是他与杨平没什么私人交情,自然也就没有义务去指点他。今天他看王书记不知咋的对杨平有点兴趣,才开了金口,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杨平的一些缺点。

    几个跟着跑腿的秘书办事员听了张主任说的这话,不禁相视一笑,在一旁小声开起了玩笑:“会做不如会说,会说不如会拍,会拍不如会塞。”

    马上就有人附和:“是嘛,提拔了溜须拍马的,冷落了当牛做马的。”

    开玩笑的声音虽然很小,王书记还是听到了,轻轻一笑,装作没听到的样子,继续问杨平:“你这林场现在有经济效益了么?”

    杨平沉默了一下,说:“效益有是有点,但还不理想。目前镇里只办了个木器加工厂,再就是卖点原材,产品附加值都不高。我一个大学同学建议我们办个化学纸浆厂,可资金难落实。”

    “办个纸浆厂?这想法好嘛。现在造纸原料和纸产品的消费潜力很大,这一定是个很有前景的项目。关于资金嘛,我们上下都要想想办法,也可以引进外资。”

    王书记说。

    杨平点着头,说:“王书记,我也很看好这个项目。首先是销路不成问题,国内国外都紧俏。另外,我们长丰县森林覆盖率高,林木蓄积量大,林业资源十分丰富,环境气候也适合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如果能解决资金问题,我想搞个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纸浆厂和纸厂同时上。”

    王书记用赞许的目光望着杨平说:“小杨,你很有眼光嘛。林、浆、纸一体化工程效益好,但投资也大,光凭我们自身财力恐怕不行。这样吧,你先写个报告,我们作为一个招商引资项目推出去。”

    杨平说:“王书记,这报告我交了好几次了,一直都没有回音。县负责招商引资的外贸局还有好几份我写的报告呢。”

    王书记听了很是吃惊:“有这么回事?唉,这样做工作,长丰的经济怎么搞得上去嘛,我回去好好过问一下这个事。”

    “这个项目真的很好,这么大的项目,要是我们搞成了,那可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一大新闻呢。”

    张主任望着王书记说。

    “我们不是要什么轰动效应,也不是要这个政绩什么的,主要是要经济效益,要提高我们长丰县的财政收入,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大家想想,要是这个工程正式投产了,每年要为我们长丰带来多少财政收入?我们用这些钱能为老百姓办多少事啊。”

    王书记挥舞着右手,严肃地说着,随行人员都认真地听着,并拿出笔记本快速地记录着,县电视台记者也忙打开了摄像和录音设备。

    离开林场时,王书记还单独和杨平谈了几句话:“小杨啊,你还是农大毕业的,年纪也不大,工作也做得不错,好好干啊,应该有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