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正文 会议(1/2)

    回到家里之后,沈文辗转难眠,不是因为欲火焚身,而是他真的想修好这条出村的路,即便不能修一条直达县城的路,至少要修到几公里之外的乡道。

    黛西村可能是吴山乡唯一一个没有修公路的村子,每次村民想要去乡里或者县城,总要走几公里的乡村泥土路,小路曲折不说,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所以村里的人一旦出去打工了,就很少再回来,这条路几乎成了他们的噩梦。

    也正是因为这条路,黛西村成为了世外桃源,没有任何的村办企业,甚至平时连个外人都没有,因为他们经常找不到进村的路。

    村官是五年选举一次,老谭村长之前的村长叫王大壮,那时候提过要修路的事,可是县里财政紧张,这条路并没有列入乡村道路的规划,靠村民集资修路又没有这么大的财力,张罗了一段时间之后,眼看着困难重重,最后村里集资的一点钱在修路未果的情况下,就列入了村里的公共资产,这几年也花的差不多了。

    现在的村长老谭,目不识丁,没有什么领导才干,指望他来领导村民修路更是没有指望的事情。

    村民们渐渐的不抱期望了,村领导也失去了威信,尽管每个人心底都期望修路这事能办成,可是表面上谁也不再提起。

    沈文想着让老谭村长召集村委会和三个村民代表开个讨论会,争取村里再次集资一部分钱,实在不行他还可以向洪涛求助,寻求合作。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乡里的发改委可以把这条路列入乡村道路规划,一旦这个项目立了项,修路的日子就指日可待了。

    说干就干,第二天沈文起了个大早,直奔老谭村长家。

    两人坐在老谭村长的土炕上,讨论修路的事。

    “村里户数不多,能集资多少钱?”

    老谭村长抽着旱烟,语气中透漏着失落,他从没想过自己任期内能干出这么大的事情。

    “集资一部分作为修路资金是必须的,乡里财政紧张,我们能集资一分钱,修路就多一分希望,实在不行我去找赞助商,去找乡里、甚至是县里领导,这条路肯定要修。”

    沈文语气很坚决。

    “要修这条路,我也知道,可是……”

    老谭村长一脸愁容。

    “现在我们村在全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