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后记(2/2)

恋爱不准结婚的黄教喇嘛的身份;他热爱生活,却被高墙大寺和怒雹狂风摧折了青春。他不断地遭受打击,像一只终不得自由飞翔的鹰。如他自己所愤怒控诉的:“岩石伙同风暴,散乱了鹰的羽毛。”他是个在权力斗争的夹缝中生存的悲剧人物。

    从民间到佛宫,从西藏到青海,仓央嘉措走过的路途不长,但他在曲折历程上的沉重的脚步声,震动了西藏和蒙古的王公贵族,震动了皇帝和朝廷,震动了宗教界和文学界,也震动了千百万藏族和各兄弟民族人民的心灵,使他们不得不发出各自不同的回声。

    我很早就想将这位文学人物写成一部文学作品。我原以为自己写诗比写小说擅长,想写成长篇叙事诗(因为我已经出版过《大雪纷飞》、《古堡》、《冬雷》、《帅星初升》等长篇叙事诗集),但是众多的人物,错综的事件,复杂的情节,实在不宜用诗表现。是题材决定了体裁,使我写了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如果它不大像小说家的小说,比较接近于诗的话,那正说明我未离“本行”。

    1983年——仓央嘉措诞生三百周年之际,我集中4个月时间完成了本书初稿。之后又在征求意见中作过修改。有的章节先后在《历史文学》、《西藏文学》、《通俗文学选刊》发表过。

    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我都尽可?地保持了历史的真实。一来,想使它具有传记文学的性质。二来,仓央嘉措的诗歌本身,就提供了他的生活遭遇和心灵历程。我所要着重做的只是努力寻找它们产生的轨迹,合理地进行推测和设想,并把这些感人诗作的诞生恰当地安排到故事情节中去。三来,仓央嘉措这个人,几乎用不着进行多少虚构,就是老黑格尔所说的艺术中的“这一个”。

    “这一个”很有价值的人物被毫无价值地牺牲了,“这一个”最有情意的人物被无情地毁灭了,而且毁灭得那样早,那样无声无息,那样无可挽救。仔细想来,倒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好在他的真正价值不但不会毁灭,而且时间相隔越久,越能看清他的光芒。

    在本书再版之际,我想感谢那些在创作和出版这本书的过程中给过我很多帮助的朋友,为免挂一漏万,我不想将名字一一列出,但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会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写作这本书,可以说为我的西藏情结既解了一结,又添了一结。

    我对西藏的感情,永无了结。

    高平 2010年6月10日

    于兰州了然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