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光绪中华 > 第一二七章 征倭诏

第一二七章 征倭诏(1/2)

    光绪二十年四月,公历已经是六月,海面上的风早已经有了灼热的气息,巨文岛清国皇家海军码头,自从中英联合舰队母港南迁到了上海后,这里就被皇家海军接管。同时被接管的,还有一千余人的海军士兵,他们是根据中英双方的协议,被安排在中英联合舰队中接受英国海军的实战训练。经过了一年多的海上生涯,他们早已经是一群合格的海军士兵。

    如今,联合舰队正在南方训练着南方的一群新兵,而他们,早已经被补充进了皇家海军各舰,这些熟手的加入,很快带动了舰队的训练水平,而且偶尔从军官们的口中隐隐知道,今年秋天,皇家海军将一下子加入六艘战列舰,同时要增加七八千名海军士兵,到时候,这些人都知道自己将有很大的机会被选入进新舰接受编队,同时,也许所有的人都会官升一级,从低级别的水兵,一跃而进,手下管起七八个新兵蛋子,迎新就是这么爽,这种滋味,只有当过兵的人才能体会。

    董海统带着七八个一样是从中英联合舰队转来的水兵,刚刚从釜山港回来,他是个炮手,参加过中英联合舰队对俄日联合舰队的突防战,到皇家海军中被分配在定远舰上任主炮手,因为训练成绩突出被巡阅的总教习琅威利提督注意,特加赏纹银五两,拨假三天。这不,刚刚从釜山的朝鲜女人的肚皮上起来,坐了交通船就回港而来。

    这小子是个孤儿,父母在早年的战火中死于长毛之乱,被洋枪队打死。从小流浪,作过马夫,鞋匠,乞丐,什么苦都吃过,吃百家饭长大的,虽然家乡是在天津靠海边,但是嘴里早就各路方言都会讲了,一口山东话讲的比土生的山东大汉都要来的地道。联合舰队征兵时,尽管说是洋人,但是董海统知道,要报仇,就要学会洋人的那一套,加上军中管饭,又还有饷钱领,脑袋一热也就去了。虽然在军中吃了不少苦,又不识字,但是还是把炮手这个行当学的有模有样。

    “赶紧的,咱得快点回去销假,海统,你甭看琅军门笑眯眯的,丫下起手来狠着呢。”,同行的直隶河间府来的赵丁四一脸惶恐之色,急促的催道。

    “你个没见过世面的。”,董海统回过头来笑骂道:“还有一炷香功夫呢,急个屁,刚刚在那个姓嫖的婊子身上怎么没看你丫的急?”,一行人哈哈大笑,只有董海统注意到了赵丁四脸上的恐惧。

    “丁四……怎么了?”,仿佛注意到不妙,董海统心里有些发毛,问了两句,一群人顺着赵丁四的目光回过头去,血红的夕阳下,军港辕门之上,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被高悬在空中,虽然隔着还有些远,但是一行人都仿佛能看见那血淋淋的眼睛,正直勾勾的看着他们惨笑……

    虽然见过的死人多了,董海统还是有些发毛,惨笑了笑开了句玩笑道:“是得赶紧了,别是迟归的吧……”

    “呜——”,凄厉的号角发出集合的指令,大地在这一刻仿佛都震颤起来,从空中看去,如蚂蚁一般的黑点,从四面八方,以最快的速度向着岛中央的一块平地汇集而去。

    “邪门……今儿这是怎么了?刘爷林爷都来了,妈呀,老邓也在!”,一行人气喘吁吁的归列,站在广场上,偷眼瞄着台上一排排高级将官,赵丁四看见了自己的舰长——邓世昌,嘴里不由自主的嘟囔着。

    董海统心里忐忑,恨恨的轻骂了一句:“闭嘴!你他妈的想死啊!”,赵丁四不敢还口,只是把头垂的更低了。

    “大清的好儿郎们!”,刘步蟾的嗓门像炸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咱们平日是吃的谁的饭!穿的谁的衣?领的谁的饷?!”

    一片静寂。

    “给老子回话!”,刘步蟾的吼声又高了一分。

    “吃朝廷的饭!穿朝廷的衣!领朝廷的饷!”,董海统越发的想不明白今天到底怎么回事,只知道鼓足中气,跟着广场上近千人一起吼道。

    刘步蟾满意的点了点头,在台上踱了几步,与几个高级将领交换了一下眼色,轻咳一声道:“今天大家都看见了,砍了一个人!什么人呢?奸细!谁的奸细?倭人的!全体————”,刘步蟾跨前一步,面转向西方,捧下头上军帽,接过书办递过来的一册黄绢,扬声道:“面向北京,下跪听旨!”

    “朕缵承社稷,统理兆亿,海澨山陬,皆我子民,彼琉球者,大清固属。彼倭夷者,猥亵跳梁。窃据时事,兴发寇兵,图我琉球,逆谋朝鲜……

    凡我大清文武臣工,陆海将士,宜应奋发,奉公体国,正当报效之时。将士何惜躯体?朕又何惜爵赐?兹于大清光绪二十年四月,昭告四夷,大清宣战于倭,三军用命,何愁夷狄不灭?彼欲战,朕又何惧?!不战,朕无颜统领华夏,战,朕拜诸将士矣!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偌大的广场上,这声音齐整的划破天际,掀起的气流将高高飘扬的明黄的龙旗扬在风中,猎猎作响,明黄的底子上绣着的那条五彩金龙,正张大着血盆大口,狰狞的望着东方。

    要打仗了,董海统松了一口气。脸上的惶恐早就被胸中的热血冲走,取而代之的是兴奋,极度的兴奋。

    《征倭诏》明发全国,同时通过《中华时报》等官办媒体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了解,这个国家,现在进入战时状态,沿海各省都进入战备状态,西北丁汝昌也及时得到诏书,严防俄国人滋事,同时工兵加挖战壕,以防备正面的哥萨克骑兵突击,丁汝昌尽管对于东线一触即发的战事心痒不已,但是身居高位,就自然要为国家分忧,这是一名官员的自觉。

    海军的前镇巨文岛,已经云集了皇家海军大多数高级指挥官,虽然这两年装备只增添了一些小艇,舰炮换了换,但是训练和保养都得到了保护,再加上琅威利与刘步蟾,福建籍指挥官和非闽籍指挥官之间的内耗在这两年内由于刘步蟾的主动消弥而渐渐团结,整支舰队的士气与历史上的那一支不可同日而语。

    海军的运输舰在天津载上了增援朝鲜的一千五百余人以及辎重,最重要的是三百挺马克沁重机枪以及数十箱子弹,这些东西,将构成驻朝一加强镇近九千人的第一道防御火器。利运号和海镜号运输舰上,每个人的心里都夹杂着兴奋和紧张的情绪:朝鲜是怎么样的?倭人那边又怎么样?除了一些较有见识,了解己方兵力火器的优势的指挥官们安枕无忧以外,大部分的基层官兵都是忐忑不安。

    袁世凯提兵南下,不出两日即抵达全罗郡,听说天兵至,东学党人的狂热终于冷却了下来,派出使节来拜谒袁世凯,原以为天兵不动则已,一动将极难回兵的东学党人已经做好了碰袁世凯钉子的准备,却没料到袁世凯大人热情如昔,当下迅速的接见了使者,向他们谕示了两条:第一,即刻停止向京城进军,其后如何,听奉袁世凯的号令。第二,在朝境内发现任何倭人动向,即行抓捕收监。

    袁世凯大军压境,给全罗道一个喘息机会,为了向东学党人表示诚意,袁世凯即行在辕门内抓捕了赵秉甲和金文铉交给东学党人带回处置。当夜宿营全罗道,次日一早,即行回军,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于开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