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二章 消失的古墓(2/2)

着一座矿山.车在矿山前停住了,我打开车门,撑了一把伞,走下车去.

    车外灯火通明,虽然是夜里两点,但是完全看不出深夜的迹象,不少穿着雨衣的人,拿着帆布,往面前十米处的一个矿坑里运送.

    “林教授,你们到了.”一个人边喊边冲我们走过来,我定睛一看,原来是老王.

    我冲他招了招手道:“我们刚到。”

    老王走到我跟前,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我赶忙把伞伸到他头顶,他见我把伞伸了过来,便冲我微笑了一下,随即把雨帽摘了下来。

    老爹看了老王一眼道:“你把具体情况跟我讲一下,我马上要下去看。”

    老王摇了摇头道:“现在下暴雨了,矿坑有雨水倒灌现象,我们正在抢险。现在怕是不方便进去。”

    老爹转头看了一眼矿坑道:“不妨事,救人要紧,我们现在就下去,我们边走边说。”

    老王点点头,戴上雨帽,转身带我们走向矿坑的洞口。

    老王边走边把发生的事情说了个大概,临汾这个矿坑在不久前发生了一起矿难,塌出了一个绘制了大量壁画的石室,考古学院就派了五个人协助勘查。不料这五个人进入了这仅仅有十平米的石室,竟然神秘的消失了。

    这事情听起来确实匪夷所思,但是老爹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只是一个劲的向矿坑内走去。

    这矿坑看起来一点也不气派,入口只有三米多宽,入口边有棵老松树,看起来黑漆漆的,应该是粘了不少的煤灰,这么大雨,都没冲刷干净。

    我们走进入口,我便收起了雨伞,扔到一边,跟着老王,向入口内走去。走了大约二十多米老王停住了脚步,转身按了下旁边的墙壁上的按钮,一个笼子似的电梯便从下面升了上来。

    老爹见要做电梯,立刻开口道:“我们要下多深。”

    老王看了老爹一眼道:“地下一百米左右。”

    说完便上了那个颤颤巍巍的电梯,我们一起跟了进去。老王关上了电梯的笼子门,开动了电梯。电梯发出咔啦咔啦的响声,缓慢的下降。旁边的岩壁凹凸不平,岩壁的颜色呈带状分布,随着电梯的下降,颜色不断的变化着。不同的年代因为气候不同,产生的土层的颜色也不相同,考古用的洛阳铲就是利用土层的颜色,来鉴定年份。

    “停。”老爹猛的喊了一声,老王立刻按了按钮,停下来电梯。顺着老爹的目光,我看到了一条3厘米左右的灰白色带状岩层。

    我呆愣了片刻,看老爹,见老爹走到岩壁边,摸了摸,打开背包,从里面掏出个匕首,用力戳了一块下来,看了许久低声道:“这事有点不对头。”

    我狐疑的看了老爹一眼道:“出什么事了。”

    老爹顿了顿,开口道:“开始我听说地下一百多米,就觉得不对头,眼前这条白色带状岩层,是新生代第四纪的冰川沉积岩层,距离现在200多万年,这壁画怎么会在这下面,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听他这么一说,立刻呆愣住了,不由得皱了皱眉头道:“在新生代第四纪的冰川沉积岩层下面的石室,不会比200万年还要早吧?怎么可能呢,那时候的人类还在进化的第一个阶段--古猿阶段,直立行走还不会呢,根本跟大猩猩没什么区别。”

    老爹叹了口气,道:“确实,建造古墓的深度,绝对不可能挖这么深。只有一种可能,当时的地表距离这里非常近。”

    如果把一百米换算成高楼,至少有30多层高,古往今来,从来没有过这么深的墓。想到这里,我开口道:“古代墓葬的深度通常在15米-20米左右,我们在底部作一下测量,看一下20米处的岩层年代,就可以确定大致的年代范围。

    老爹点了点头,示意老王开动电梯,大约又下降了五米左右,便到达了底部。底部的矿道,足足有五米多宽,我走下电梯,小腿立刻没入了积水中,看来老王说的底部倒灌现象比想象的更加严重.

    在水中行走,阻力大了许多,我们趟着混浊的泥水,缓慢的向矿道深处走去.矿道两边的墙壁上,安装着不少矿灯,矿灯的光源很不稳定,一闪一闪的,走了不一会,就看到不少人,在忙着用抽水机抽水.那些忙碌的人群背后,赫然耸立着一座鬼面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