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十四章(5)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十四章(5)(1/2)

    答案从未在风中飘过 第十四章(5)

    如果说两张翻唱专辑让我们熟悉了小娟的歌声,那么原创专辑《红布绿花朵》可以让人们去感受一下小娟的没有华丽,只有美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也许你看到的东西并不多,但一定是你忽略的。作为一个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你是否想过你的眼里塞满了什么?你的耳朵里塞满了什么?你的心里塞满了什么?大量的信息与物质带给你无尽的享受,而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缺失掉什么。好吧,请你慢慢去听这张专辑,也许你能发现你缺失掉的那一部分。

    叶佳修:从乡间小路走来的人

    叶佳修这个名字对大陆的人来说,在80年代初期跟邓丽君、刘文正一样有影响力,但由于他写的歌都是被别人唱,不像“刘邓”那样以歌手的身份出现,所以会唱他的歌但不知道他的名字的人很多。不过他的作品在批判“靡靡之音”“流氓歌曲”的年代,非常幸运地能被主流意识形态接受,甚至被列入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以也影响了那一代人。正如邓小平当年访美,卡特总统请乡村歌手约翰?丹佛到白宫表演一样,叶佳修就是台湾的约翰?丹佛,他的歌曲大都是歌唱大自然的美好,对生活充满乐观,比如《乡间小路》《踏着夕阳归去》《乡居记趣》《小蚂蚁》《小村的故事》《赤足走在田埂上》《山水寄情》《外婆的澎湖湾》。当年王洁实和谢莉斯唱红的《外婆的澎湖湾》让人们知道了叶佳修,张明敏唱红的《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则让人知道了叶佳修不仅能写小情调的作品,还能写出“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这样很有气魄的歌曲。而他影响过的人,可以从李宗盛数到周杰伦。只是在20年前,人们往往无法把他的人和作品对上号。

    2008年,叶佳修第一次站在北京的舞台上,演唱了《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等曲目,之前,我采访了叶佳修。

    我问他,从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在大陆比较受欢迎呢?叶佳修说:“80年代我去美国巡回演出,在街头看到了我的专辑,但不是我唱的,也不是台湾歌手唱的,而是哈尔滨的一个歌手唱的,有十几个版本,这时我才知道自己在大陆很受欢迎。而且官方也不排斥我的作品。后来张明敏、费翔这样在大陆比较受欢迎的歌手也都唱过我的歌。作为一个作者,作品不一定由我自己来唱,别人唱我很开心,我发现每个人唱的时候眼睛里流露出的眼神都不是我创作时的那个故事。”

    叶佳修从小在台湾的花莲长大,这个地方风景优美,父亲是个公务员,外婆是典型的农民,他的很多作品都跟他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有关,属于农村题材。上大学的时候,叶佳修才第一次离开农村,城市生活显然没有花莲那样丰富,他发现,在城市里生活的人都对大自然有种向往,于是,叶佳修开始萌动了写歌的念头。大学他学的是政治专业,老师告诉他,学政治要学会一种服务意识,当时学校保送他去美国进修,但叶佳修更想去创作歌曲。面对比较乏味的都市生活,叶佳修想:“要是用三四分钟的歌曲让大家去乡村走一趟,把接近大自然的快乐带给大家,来一次乡下休闲之旅多好。”

    就这样,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叶佳修开始写歌。在此之前,叶佳修接触到的流行音乐不太多,他回忆说:“上中学,学习压力比较大,我们用学英语的借口,开始接触西洋音乐,最后被西洋音乐征服了。毕业的时候,学校组织电影包场,我在电影里看到了猫王,让我很震撼,过去我听到的美国歌曲都是歌声对歌的叙述,而猫王是用身体在叙述。我喜欢写诗,但是歌曲有旋律,让人能感到歌曲的抑扬顿挫,我想应该像猫王那样吧。”但是一张专辑改变了叶佳修的想法,他买的第一张专辑是约翰?丹佛的,他发现,他和丹佛的生活背景非常相似,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