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不传之秘 > 13.误区(1)(2)

13.误区(1)(2)(2/2)

其组成:莲花青皮(去瓤)9克,木香1.5克,橘皮(去白)、人参(去芦)、猪苓(去黑皮)、白茯苓各4.5克,神曲(炒黄)、泽泻、干生姜、白术各6克,白豆蔻仁、葛花、砂仁各15克,其功用:分消酒湿,温中健脾。其主治为嗜酒中虚,湿伤脾胃,头痛心烦,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

    “对这个方子,书上是这么解释的:方中葛花独入阳明,解酒醒脾;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湿,使酒湿之邪从小便而出;砂仁、白豆蔻仁、青皮、橘皮、木香、干姜温中健脾,行气和胃;人参、白术补气健脾;神曲解酒化食。诸药同用,共奏分消酒湿,温中健脾之功。”

    “这样的解说,应该很好理解,醉酒伤酒之后,醉酒者的舌质是红的,舌苔厚腻或黄腻,小便黄,这都是湿热之象,而伤酒者往往又胃口不好,会出现干呕、吐酸水,这通俗地讲就是喝酒伤胃了。这个时候你知道资深的酒客会怎么做?会在吃东西时喝点酸汤或是加上一些醋,这样过得半天,这些不舒服的情况就会不药而愈。”

    “看看我们《普济方》中的醒酒汤的辨证用药方法,你会有什么感想?”

    由于前面已经和贺财探讨过酒精性肝硬化的问题,这时说起来,就不存在什么理解障碍。柳孜致脱口而出道:“解酲汤只抓住这个病表面的东西,没有更深入地探究醉酒伤人的深一步的机制。”酒伤人的机制就是酒味辛热,伤肺伤肝,从而导致脾失健运了。“可是……在学校时,老师反复交代过:舌脉反映的是眼前病人最本质的病理病机,虽然有时候得舍脉从症,有时候得舍症从脉,但舌和脉基本上反映的都是病人所痛所苦的,怎么就出了问题呢?”

    贺财应道:“是啊,怎么明显的一个湿热证,却又有这么多东西啊。”

    柳孜致困惑道:“这么明显的问题,不应该啊。”

    “你这是知道了酒伤人的机制后才这么说,如果你不了解,你会怎么开方用药?”贺财一针见血地说道。

    柳孜致想了想,点头道:“估计我开的方子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些药物。”

    贺财点头,又回身进了里屋翻出一本书,说道:“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在几百年前张介宾就发现了。他在《景岳全书》里说道:‘凡小便,但见其黄,便谓是火,而不知人逢劳倦,小水即黄,酒气伤阴,小水亦黄。使非有或淋或痛,热证相兼,不可因黄便谓之火,余见逼枯汁而毙人者多矣。《经》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又可知也……”

    柳孜致说道:“师傅你的意思是,我们通过望闻问切所得来的资料,并不一定就反映了疾病的本质,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去把握患者病痛的本质呢?”中医的理论再好,如不能切实为临床服务,那又有何用?

    贺财说道:“其实,在急性病中,我们目前所学的理论还是能够确切地辨出病人所患疾病的证型的,要不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也不会活人无数了。不过,对于慢性病,如果还是如此依样画葫芦,效果不佳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