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中国的鱼是一种马(1/2)

    中国的鱼是一种马

    北京虽然是世界级别的大都市,但这儿到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距离超过了从东京到大阪的路程。所以这里虽然可以买到海鱼,新鲜的程度却无法和日本相比。鱼呢,总是越新鲜越好吃。作为很重视吃的中国人的一员,我当然会对日本的鱼印象深刻。

    刚到日本的时候,曾买过一个杯子,上面烧制的汉字都是各种鱼的名字,比如、鲷、鲇、鲭、、鲆、,等等,竟有几十种,看得我目瞪口呆。说实话,这些汉字大部分在《新华字典》里可以找到,但我这个中国人大多念不出来。看着这些字,萨想到的是陈独秀那篇关于“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的盖世雄文。

    那么,是不是日本人找了一些字典上的怪字给大家猎奇呢?问起来,发现不是这样,大多数日本人能够很好地读出这些字,甚至还能够津津乐道每一个字代表的鱼是什么样儿的,怎样做好吃。比如鲷是过年的时候烤着吃的,鲇用签子穿了,上面撒一点儿盐烧最鲜美,等等。

    要是看看日本带“鱼”字旁的字,您能念出几个那就不好说了。

    最初以为能够这样讲的日本友人都是学问高深之辈,后来发现他们在读其他汉字时也经常犯错。最后还是一个日语老师给了解释:“日本人自古以来是吃鱼的民族,日本料理里有一半的菜和鱼介类有关,当然会很关心鱼的品种了。我想,中国一定不像我们这样有很多常用的带‘鱼’的汉字吧。”当时虽然随声附和,但心里觉得这话似乎不太对,只是想不到哪里有问题。

    直到下一次回北京,走在市场门口,看到卖胖头鱼的摊子,才恍然大悟。胖头鱼,正式的名字,叫做“鳙”。中国的汉字里不是缺少带“鱼”的常用字,而是和日本所用的不一样而已。比如鲢、鲫、鲥、鳙、这类淡水鱼的名字,在中国很常见,而日本人看了,多半不知所云。

    日本人吃鱼不少,但或许因为住在海边,有足够的海鱼吃,所以除了鲤鱼以外,很少吃淡水鱼;而中国人吃淡水鱼很多,内地的人却不常吃海鱼。所以,双方使用的汉字中,虽然与鱼有关的字都很多,却不一样。这大概就是海岛国家与大陆国家的不同吧。

    有趣的是,那天见到一个北京大学的教授。说起日本的鱼好吃,这位教授笑着说:“其实,在古代中国,鱼还有一个意思,是一种马的名字。”

    咦,这个说法倒是新鲜。我半信半疑。

    教授找来一本将近两千年前,汉朝人许慎编的书《说文解字》,翻开一页给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