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茶经 > 续茶经 第四章(3)

续茶经 第四章(3)(1/2)

    续茶经 第四章(3)

    陈继儒《试茶》诗,有“竹炉幽讨”、“松火怒飞”之句。(原注:竹茶炉出惠山者最佳。)

    《渊鉴类函?茗碗》:韩诗“茗碗纤纤捧”。

    徐葆光《中山传信录》:琉球茶瓯,色黄,描青绿花草,云出土噶喇。其质少粗无花,但作水纹者,出大岛。瓯上造一小木盖,朱黑漆之,下作空心托子,制作颇工。亦有茶托、茶帚。其茶具、火炉与中国小异。

    葛万里《清异论录》:时大彬茶壶,有名钓雪,似带笠而钓者。然无牵合意。

    《随见录》:洋铜茶铫,来自海外。红铜荡锡,薄而轻,精而雅,烹茶最宜。

    【译文】

    《御史台记》:唐代将御史分为三院:一是台院,这里的官位是侍御史;二是殿院,这里的官位是殿中侍御史;三是察院,这里的官位是监察御史。察院大厅在南面。会昌初年,监察御史郑路修建的礼察厅被称为松厅,这是因为它的南面有古松。刑察厅被称为魇厅,因为大多数在这里睡觉的人都会梦见魔鬼。兵察厅主要管理院中的茶叶,这里的茶叶必须是蜀地市场上最好的,把它们储存在陶器里,避免高温潮湿。御史曾经亲自为它封口,所以称这里为茶瓶厅。

    《资暇集》:“茶托是从建中年间蜀国丞相崔宁的女儿兴起的,因为茶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托住拿稳的,所以烫伤了她的手指,拿板子托住,再喝茶的时候杯子却倒了。把它放在蜡黄色的圆形木板中间,她的杯子才稳定下来,随即让工匠用油漆代替蜡黄色,献给丞相。丞相非常惊奇,为它取名并且告诉了宾客亲友,每个人都认为它很方便,从那时就开始用了。只是后来继承者将它的底部弄得更圆,做法更加新奇,甚至有上百种形状。贞元初年,青郓人把它装饰成荷叶的形状,用来衬托茶碗,成为独一无二的风格。现在的人大多认为托盘从这里开始,其实不是。蜀国的丞相就是今天的崔梢,你们现在知道了吧!”

    《大观茶论?茶器》:“罗、碾。碾用银制的最好,熟铁差一点。槽内应尽量深一些,轮子最好薄而且锋利。罗筛适合小巧细密,碾的时候必须用力快速。只有一直筛罗,茶放进开水的时候才会浮在水面上,色泽光艳,极近茶的颜色。”“一杯茶所用茶叶的多少取决于茶杯的大小。杯子高茶少,就会掩盖茶叶的颜色,茶叶多而杯子小,就会只有杯子是热的而茶叶不能完全接受热量。如果只是杯子热了,那么泡开茶叶就需要很长时间。”“刷洗工具应该用老竹,竹子要厚实,刷子要扎结实,上粗下细,就像剑脊一样。因为刷子厚重,需要用力拿它,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