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第二十三章 再游北戴河(6)

第二十三章 再游北戴河(6)(1/2)

    第二十三章 再游北戴河(6)

    这些苍翠槎的树木,在杜甫的诗里就已经出现过的了。是不是天宝以来的遗物呢,这我无从知道,然而它们的确给这所庙宇增添了阴森的古味。古柏丛中散布着一些卖面食的席棚,雨后零落的样子芜秽得很。有两座唐碑在碑亭里,这恐怕是文献足征的最古的遗物了吧?

    再进去是汉昭烈帝的正殿,两廊里塑着蜀汉的文武官僚。大概是很近的塑物,也实在不大高明。我看那大概是以三国演义为蓝本的。五虎将的神态几乎完全一样,除了黄忠特有的白胡子以外,如果没有刻了名位事绩的牌子,我几乎分别不出他们的名字。

    昭烈帝的塑像在正殿里,左右有关张陪祀着。在角隅里还有着北地王刘谌的塑像。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那位乐不思蜀的阿斗。祀其子而祧其父,这在中国的旧礼教讲起来,似乎是说不过去的事,然而在这里也就可以看出一点人心取舍的标准来,《三国志》引《汉晋春秋》曰:

    后主将从谯周之策,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逐送玺绶。是日谌哭于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

    这在民间戏曲里即是有名的《哭祖庙》。这里的祖庙不知是不是现在的武侯祠,因为庙门本来是还题着“汉昭烈祠”的。

    最后一进是武侯的享殿。武侯的塑像全作道家装,这应该是三国演义的功劳,把诸葛亮在民众的眼里提高到神的地位,与吕洞宾成了一流人物。其实他本来是一位儒家,从隐逸的地位走出来,想藉蜀汉做一些事,虽然“羽扇纶巾”,宋朝的苏轼就已经这么说过;后来魏晋人的服履风度,我想也应当从他那里受到相当的影响。

    这里也照例有着“灵签”,由道士管理着。我也求了一根,花了一块钱,从旁边买到一张批词。现在已经忘了上边所说的语句,不过只记得里边说的是吉祥的话而已。

    从武侯祠的享殿走出来,到隔壁昭烈帝衣冠冢去,要经过一个水阁的小院,那里也有卖茶卖酒的。小院后面有一段短的弯曲的围墙,墙后面全是碗口粗细的大竹子。地方非常幽静,使人想像着古时的隐士,芒鞋竹杖,在这样的院落里徘徊。

    在如雾的细雨中我走出了“丞相祠堂”。

    我坐了黄包车在凹凸不平的路上走着。经过了有名的“万里桥”;三国时费使吴,对送行的人说:“万里之行,始于此矣。”从此就开始了他的穷年累月的长途。那块万里桥的石碣,上面贴满了红红绿绿的什么堂之类的广告纸。那有名的锦江,也只剩下了浅浅的伏流,水的颜色也变黑了,可以和南京秦淮比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