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鱼菜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 > 第十九章 李健吾:活着是为了“掏一把出来”(1)

第十九章 李健吾:活着是为了“掏一把出来”(1)(1/2)

    第十九章 李健吾:活着是为了“掏一把出来”(1)

    传略李健吾(1906—1982),山西运城北相镇西曲马村人,辛亥革命志士李岐山之子。1920年,考入北京师大附中。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创作和发表了多篇中长篇小说。在父亲生前好友杨虎城将军与山西省主席商震的资助下,1931年,与老师朱自清、赴英留学的清华同学徐士瑚一起抵达法国首都巴黎。先在一所学校补习法文,后入巴黎大学文学院学习。

    惊闻日军侵占了东三省的消息后,他写出爱国诗词《出征歌》,用文艺作品宣传抗击日军的思想。1933年回国,后到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任教。他认真研究巴金、曹禺等作家的作品,并发表评论。他立论公正,见解宏达,文笔华美,时人把他与北京大学的朱光潜、南开大学的梁宗岱,并称为评论界学院派“三剑客”。有人预言说:李健吾是“我们雄厚的作家群中最有前途的一位”。著名作家司马长风评价,上世纪30年代,文学评论家中李的成就最高。他相继出版了《咀华集》、《咀华二集》、《戏剧新天》等评论集。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撰写了《莫里哀戏剧集》、《人间喜剧的革命辩证法》、《巴尔扎克的世界观问题》等专著;还编撰了《外国古典文艺理论译丛》、《论巴尔扎克》、《巴尔扎克论文学》等巨著。

    他喜欢并饰旦角演出了多部话剧,其艺术才华深得观众喜爱,演出轰动京城。他创作了《这不过是春天》、《青春》等近10部戏剧。新中国成立后,《青春》被改编为评剧《小女婿》,获得第一届中国戏剧汇演一等奖。他改编了许多外国剧本,如反内战的《和平颂》、《山河怨》等,受到叶圣陶、郭沫若的赞誉。建国后,他创作了《战争贩子》、《伪君子》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多部剧本。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翻译了巴尔扎克的《司汤达研究》、《高尔基戏剧集》7册、《契诃夫独幕剧集》1册、《莫里哀戏剧集》27册、《托尔斯泰戏剧集》4册、《屠格涅夫戏剧集》4册等,还翻译了雨果的《宝剑》、埃斯基拉斯的《浦罗米修斯被绑》、克鲁托夫斯基的《罗森堡夫妇》、《巴尔扎克论文集》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健吾是一位集作家、文学评论家、戏剧家和翻译家于一身、著作等身的文学大师,也是一位为东西方架设文化交流桥梁的和平使者。

    演技民国初年,正是文明戏的兴盛时期,有位叫胡恨生的文明戏演员,激起了李健吾模仿演戏的兴致。“它迷了我一年的辰光……它让我晓得人世有一种东西,可以叫一个孩子在舞台